梅長蘇已經十分小心謹慎了,但是,他還是被從未謀面的靜妃看出真實身份來。
那從宮里帶回來的一盒一盒的點心,都沒有放讓林殊過敏的榛子。每每看著飛流吃這些點心,聰明的梅長蘇已經猜到靜妃認出他就是林殊了。
春獵時,靖王帶著梅長蘇見靜妃。
梅長蘇恭恭敬敬地道一聲「靜妃娘娘!」,靜妃白了他一眼,梅長蘇心虛得低下頭去。
在我面前裝什麼裝?難道我不知道妳就是小殊嗎?
梅長蘇這樣喊,著實見外了。難怪靜妃娘娘不高興。
宮女送來茶水,靜妃連忙阻止。她說梅長蘇冒著風來,不宜飲此茶,叫宮女換了姜茶來。
宮女端來姜茶,靜妃親自端到梅長蘇面前。梅長蘇有些慌神,連忙過去接。
但是靜妃也沒讓梅長蘇接茶,而是直接倒在梅長蘇的衣袖上。
接著,靜妃以查看燙傷為由,扒開梅長蘇的衣袖,仔細辨認。
和霓凰的驚訝一樣,靜妃娘娘也很吃驚。梅長蘇胳膊上并沒有林殊的印記,但是,靜妃娘娘很快想到了梅長蘇身上的毒。
挫骨削皮的痛啊,讓靜妃娘娘失聲哭泣。靖王在一旁也看懵了,他從來沒有見過母親這樣。
靜妃趕走靖王,梅長蘇這才喊了靜妃娘娘「靜姨!」他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一樣安慰靜妃娘娘。
這一聲靜姨,著實令人感動。
這才是靜妃娘娘想要的稱呼,她心疼小殊,一點兒也不比心疼靖王這個親生的兒子差!
但是,有人說了為何梅長蘇喊靜妃靜姨,而不是靜姑呢?
有人說靜姨好聽,靜姑容易讓人聯想到尼姑庵。
固然如此,但是以前作品里也不是沒有過。很多不太好聽的名字,叫著叫著不也順口了嗎?
我覺得梅長蘇之所以喊靜姨,而不是靜姑,是因為靜姨比靜姑更親近的緣故。
姑姑一般是職分上親近,順承父親一脈。但是姨母順承的是母親一脈,由于特殊的生理緣故,孩子往往跟母親更親近一些。
自古就有「親娘姨,差不離」的說法。
梅長蘇喊靜姨而不是靜姑,從感情上來講,這樣喊更能準確地表達梅長蘇對靜妃娘娘的感情至深。
但梅長蘇之所以喊靜姨而不是靜姑,還有另一層深刻含義。
靜妃來自林府,當年林燮救了還是醫女出身的靜妃。林燮救了靜妃,還把她帶回林府庇護。
林燮之妹林月瑤生下皇長子蕭景禹后,身體時常生病。林府需要一個醫女進宮照顧宸妃起居。靜妃感念林燮的救命之恩,甘愿前往。
多年來,靜妃被冠上林府的印記,她自己也一直將林燮的救命之恩放在心上。為此,她一心一意照顧宸妃的生活起居,從不懈怠。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靜妃和林府并沒有血緣上的關系。只是靜妃此人將恩情看得太重,才會時時將救命之恩放在心上。
如今林府已經不復存在,自然也不能再庇護靜妃。而靜妃娘娘的兒子也即將成為下一任的儲君,她自然也不再需要林府的庇護了。
即使林燮對靜妃曾有救命的恩情,如今的靜妃也算還完了,不是嗎?
所以,一切都該放下了,一切都不必放在心上。
梅長蘇喊靜姨卻不喊靜姑,是打破靜妃對林府的這種傳承,不愿她再被救命之恩所束縛。他要放靜妃自由,希望她能做回她自己。
試想,若林燮還活著,他也會像梅長蘇這樣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