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甄嬛傳》中挑選出一個最有本事的下屬,那槿汐必然名列前茅。
這位宮中「老人」在跟隨甄嬛之后,一點點展露出她的心機手段,不僅辦事得力,還多次幫小主化險為夷,絕對是得力干將。
甄嬛身邊的流朱雖然忠心耿耿,但是做事并不成熟,最終香消玉殞;而浣碧雖然頗有幾分小聰明,卻一直心思不純,不能安心待在甄嬛身邊。
在這些人的襯托下,愈發凸顯出槿汐的優秀。
這樣看來,槿汐無論是能力還是忠心都頗為突出,難怪能屹立不倒。
但仔細看過劇的人會發現,真正對甄嬛毫無保留的只有流朱和小允子兩個人,槿汐的心思算計頗多,甚至還背叛過甄嬛。
在《甄嬛傳》里,至少有三個地方,槿汐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對甄嬛不忠。 而后者竟一次都沒察覺,一直對這位得力干將推誠相見。
不識舊衣,引來大禍
作為在宮中待了很長時間的老人,槿汐見慣了爭斗競逐的手段,對于各種鬼蜮伎倆了然于心。 而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背后有著明確的利益考量。
比如她費盡千辛萬苦來到甄嬛的宮中,就是因為知道后者長得頗像純元皇后,未來一定會大富大貴。
因此她瞅準機會做了甄嬛入宮后的第一批侍從,慢慢贏得后者的認可。
甄嬛在剛入宮的時候明顯更信任從家里帶來的流朱和浣碧,對槿汐是比較客氣和疏離的。
但是槿汐很快就通過豐富的見識和周到妥帖的辦事能力贏得了甄嬛的認可。
事實證明,槿汐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僅僅是御花園中驚鴻一瞥,皇帝就對甄嬛念念不忘,情根深種。
等到莞貴人獲得盛寵后,槿汐前期的投資也得到了兌現,成為了宮中數一數二的掌事姑姑。
而且因為她的能力和見識遠強于流朱和浣碧,很快就越過二人,成了甄嬛的第一心腹。
實事求是的說,甄嬛的御下手段是很不錯的,到了后期,槿汐對她也確實有幾分真心。
只是在爾虞我詐的后宮之中,真心難免要為利益讓步,所以槿汐也有過幾次為了自己而背叛甄嬛的經歷。
第一次背叛就是大名鼎鼎的純元故衣事件,因為除去了華妃這個心頭大患,此時的甄嬛頗有些志得意滿。
而高興地過了頭就容易被算計,她一不小心就跌進了皇后設好的陷阱中。
其實在甄嬛逼死華妃后,皇帝內心已經隱隱有所不滿,只是大部分人都沒意識到。但和華妃斗了一輩子的皇后,早早發現了這個苗頭,于是她認為最佳的出手時機已經出現。
借著甄嬛冊封貴妃的典禮,皇后開始暗中布局。
她先是派人把內務府給甄嬛做好的吉服徹底毀去,讓典禮無法進行下去。
隨后又派人暗中引導內務府的人去挑一件封妃舊服修改后使用,而一向與人為善的甄嬛不以為意,同意了這個做法。
當吉服送來以后,細心的槿汐立馬意識到了不對,她輕輕地呢喃著: 「這件衣裳我好像在哪兒見過。」
槿汐曾經受過純元皇后的大恩,又對后宮服飾相當熟悉,很快就猜到了這是純元用過的吉服。
雖然猜到了事情的端倪,但是槿汐卻裝作沒事人似的幫助甄嬛張羅。
因為她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這件事和皇后脫不了干系,畢竟純元的舊時物件基本都掌握在宜修手中,她不拿出來,其他人根本接觸不到這件純元的舊衣。
考慮到皇后的勢力和睚眥必報的性格,槿汐最終還是選擇了明哲保身,假裝沒有看出來。
或許在她看來,只是一件舊衣而已,即便甄嬛穿了,也最多是落個責罰,不會有太嚴重的后果。
然而事與愿違,皇帝看到甄嬛穿著純元故衣的那一刻,以為是舊愛再臨大喜過望;接著又被現實狠狠打臉,直接惱羞成怒。
再加上華妃之死積壓的不滿,本來一件不大的事差點成了甄嬛的催命索。
其實皇帝根本就沒想要甄嬛的命,只是他在盛怒之下說出了「莞莞類卿」的話, 戳破了甄嬛長久以來的幻想,讓后者直接心死,開始自暴自棄。
就這樣,甄嬛徹底失勢,甄家也差點背上滅門之禍。
槿汐的這一次「背叛」對甄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后果相當嚴重。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之后她又險些釀成大禍。
以退為進,勸甄嬛回宮
「純元舊衣」事件后,皇帝沒過多久就緩了過來。然而甄嬛卻被「莞莞類卿」深深傷害,選擇了封心鎖愛,在生下女兒之后多次自請出宮,意圖遠離這片是非之地。
皇上看她心意甚堅,挽留幾次后就不再堅持,同意了甄嬛離宮的請求,允許她到甘露寺帶發修行。
雖然不用在面對皇帝讓人惡心的面孔,但是甄嬛離開皇宮的日子卻并不好過。
以廢妃之身修行的她在甘露寺受盡冷眼,被凈白等尼姑霸凌,過得非常凄苦。 要不是有眉莊、太后和溫太醫的照拂,很可能甄嬛早就死在了凌云峰上。
幸運的是,她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摯愛——果郡王。
在后者持之以恒地溫柔守護下,甄嬛本來已經冰封的內心逐漸融化,接受了這個才貌雙全、心思細膩的深情王爺。
鶼鰈情深的兩個人在遠離俗世的凌云峰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情到深處他們還突破了禁忌、私定了終生。
兩個人在一起后沒多久,果郡王就在皇帝的指派下出巡滇藏。
在允禮離開的這段時間,甄嬛意外發現自己身懷有孕。就在她幸福地憧憬未來生活的時候,卻意外得知了果郡王遇難身死的消息。
這樣的重擊讓甄嬛萬念俱灰,一直陪在她身邊的槿汐又有了動作。
后者先是勸了好一會兒,看到沒有效果后,立馬給甄嬛端來了墮胎藥,表示喝下去之后就能解決所有煩惱。
結果倔強的甄嬛被這碗藥刺激到,迅速改變了心意。她決定擦干淚水,給孩子謀一個好前程。
槿汐這里的行為表面看上去是為了讓甄嬛振作,其實她又一次背叛了主上。 她的所作所為都是舒太妃授意,后者希望甄嬛回宮后可以查清真相,給自己的兒子報仇。
《甄嬛傳》前幾集說過,槿汐曾經侍奉過太妃,受其大恩,而這個人正是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因此當后者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槿汐立馬就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如果不是舒太妃的暗中授意,生活在凌云峰這樣與世隔絕的地方,槿汐又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拿出墮胎藥呢?
而且舒太妃的計劃正中槿汐的下懷,凌云峰的日子太凄苦了,能夠回皇宮的話,又有誰會不接受呢?
借著幫助甄嬛回宮的由頭,槿汐可以名正言順去找曾經對自己心有愛慕的蘇培盛,這樣兩個人就能結成對食的關系,再也不用忍饑挨餓。
很多人會說,既然蘇培盛一直有心,那槿汐應該隨時都能回去,沒必要算計甄嬛。
其實不然,主動送上門和為了主子犧牲不得不求到蘇培盛身上,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后者更襯托出槿汐的有情有義,會讓蘇培盛對她的好感進一步提升。
為了報答恩人和保障自己的利益,槿汐再一次選擇了「背叛」甄嬛,略施小計便達成了目的。
滴血認親,強行背鍋
回到皇宮之后,曾經天真浪漫、篤信愛情的甄嬛已經徹底留在了過去,她變成了沒有感情、只重利益的熹妃。
或許正是無欲則剛,對皇帝沒有了想法后,甄嬛反而沒有了束縛,愈發在宮斗中得心應手,連續算計了皇后的多個得力干將。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作為曾經的宮斗達人,皇后怎麼會甘心失敗。
她蟄伏許久后,終于找到了機會,利用甄嬛孩子的血統之謎來發動攻擊,也就是電視劇中的大[高·潮]——滴血驗親。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斗中,皇后一方有備而來,彼此之間分工明確。
由祺貴人發起攻擊,接連請出多個有力證人;安陵容從旁敲邊鼓,落井下石。而皇后則負責拉偏架,逐漸把甄嬛引入甕中。
甄嬛這邊雖然倉促應戰,但是每個隊友都表現出色,敬妃據理力爭,多次化解攻擊;端妃雖然發言不多,但每次都能命中要害;就連浣碧也懂得及時求援,尋找得力幫手。
在這場大戲中,人人都超常發揮,只有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極其拉胯,她就是過往智珠在握、極擅籌謀算計的槿汐。
面對祺貴人的連番攻擊,姍姍來遲的雍正一直處于猶疑中, 他對于甄嬛還是有幾分信任的,不愿意把事情搞到「滴血驗親」這一步。
看著皇上久久不能下定決心,祺貴人使出了一招,她提出要拷打甄嬛的貼身婢女,以此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說到這里,皇帝反而愈發猶豫了,僅因為祺貴人的一面之詞,就拷打甄嬛的宮女實在難以服眾。
然而槿汐卻在這個時候使出了一個昏招,她忽然跳出來表示愿意代替甄嬛的貼身宮女去受罰,理由是擔心甄嬛身邊沒人照顧。
這個看似忠心護主的舉動卻讓形勢直接惡化,按照常理,雙方各執一詞的時候,被冤枉的一方應該據理力爭,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
槿汐跳出來接受懲罰,給人一種不打自招的感覺。
本來還在猶豫的皇帝就此下定決心,執意要滴血驗親。而一旦問題被發現,甄嬛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槿汐的這次背叛,直接把熹妃推到了懸崖邊上,形勢岌岌可危。
好在甄嬛的靈機一動,想出了讓孩子和溫實初驗血的辦法,避免了真相暴露。
雖然皇后使出了明礬來進行暗害,但是聰明的甄嬛迅速發現了貓膩,一舉完成翻盤。
而二小姐也適時趕到,請來了新的證人,破除了祺貴人的誣告,這才讓皇上徹底放下疑慮,解除了一場滅族危機。
深得甄嬛信任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人會感到疑惑,如果說前期的甄嬛還有一絲天真爛漫在身上,后期的她已經完成進化,智謀心機遠在眾人之上,為何還不曾察覺到槿汐的背叛?
這就是槿汐的高明之處,多年的宮中生存讓她學會了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表現忠心,所以很容易贏得主上的信任。
她的這幾次背叛都有著非常巧妙的掩飾,即便是甄嬛這樣聰慧的女子也很難發現。
比如第一次背叛后,槿汐很快向甄嬛反省,表示那件舊衣自己確實看著眼熟,只是沒想到是純元的舊物。
這個解釋其實甄嬛是完全能接受的,因為在她看來,槿汐只是個見過純元皇后的普通宮人。如果僅僅是幾面之緣,那認不出純元的舊衣實在是無可厚非。
而槿汐的第二次背叛雖然初衷是為了報恩和自身的利益,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并沒有傷害到甄嬛,反而讓后者及時從悲憤的情緒中抽離出來。
而且在這件事中槿汐是做了犧牲的,至少在甄嬛眼中,槿汐是為了自己才不得不委身于蘇培盛的。
至于第三次背叛就更隱蔽了,在甄嬛的視角里,槿汐的失誤其實是關心則亂。
面對皇后一黨的攻訐,連熹貴妃自己都左支右絀,差點招架不過來,又怎麼可能苛求其他人。
最后,槿汐的幾次背叛都是為了她自身的利益,全然沒有和甄嬛的敵人勾連。
陰謀無論好壞,只要參與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暴露;但如果只有背叛者自己牽涉其中,旁人想要發現就難如登天。
而且除了這寥寥幾次,槿汐在其他時候從始至終都扮演著聰明沉穩、踏實可靠的好隊友形象,甄嬛根本不會去懷疑她。
結論
總的來說,槿汐的心機智謀在后宮中確實是數一數二的。盡管她做出了三次「背叛」行為, 但是甄嬛全然沒有意識到,依然視其為心腹,將很多大事都交托給槿汐去完成。
不過槿汐這樣的人最識時務,當甄嬛擁有了強大的權勢后,她就成為了后者最忠心的仆人,事事都做得妥帖到位。
或許,這也是后宮里的一種生存之道,先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再付出一部分真心來取信主上,然后在關鍵時刻以自身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