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迅速,逐漸人們追求具有新鮮感的食物。那一年,楊冪參演的《宮》火爆全網,人們對于穿越的這種新題材劇本上癮,故事情節令人記憶猶新。
面對這樣的新題材劇本,大家也匪然所思,也會有很多人關注劇本中的人物以及她的所作所為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出現過呢?
《步步驚心》這一電視劇就受到了大家的熱烈討論,馬爾泰若曦是否真的屬于歷史人物,其實她是真實存在的。
歷史上的馬爾泰若曦比劇中的「她」更慘,甚至死了七年后才被發現,乾隆知道后龍顏大悅!
《步步驚心》的女主馬爾泰若曦她的一輩子始終忠心于一人,那就是雍正皇帝,甚至死的時候,也沒能見他一面。
不過,劇中的馬爾泰若曦,大家是真的愛她寵她,雍正也是一直在意她,只是他為了自己的霸業,無法給若曦名分。
歷史上的她會如同劇中一般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歷史上的她更為凄慘。
雍正皇帝在九龍奪嫡中脫穎而出,但是在后宮方面卻不怎麼樣,一心撲在了事業上,而若曦便是他寵幸過的唯一一個宮女。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雖然是被寵幸過,但雍正又哪能次次都會記得她呢。
可是如果是這樣,雍正為什麼也會將一個宮女的全名字登記造冊呢?所以,他們之間或是另有隱情。
她的名字或是叫馬佳式云惠,滿蒙漢上三旗的出身,剛進宮也是做了一個小宮女, 或許是她長的國色天香,亦或是魅力所在也都能夠讓皇上寵幸她。
她的存在或許是不可或缺的,也許這種沒有名分的計策也是為了保護她,讓她不受后宮之算計。
這也不乏是一種保護人的措施, 也是可以解釋她又能受寵愛但無名分的事實了。
但是好景不長,原想她能夠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又怎會沒有名分呢?可二十五歲的她卻撒手人寰,紅顏薄命,一命嗚呼了。
突然的離去,卻無人問津,這也讓人為其不值。二十五歲的年紀,本該是花樣年華,卻不想是如此的結果。
馬爾泰若曦的離世,雖然的確沒有名分,但好歹也是雍正寵幸過的人,又怎麼能無人管呢?
或許也是因為她尚且沒有兒女,所以很難受到重視,所以死之時雍正根本不知道。
當時的雍正還專心于朝廷治理和國家大事,一代帝王又怎會常常將兒女情長放于嘴邊。
所以她去世了很久很久,他只知道她很久沒有侍寢,卻也不聞不問,這樣就造就了死后多年又無人問津的問題。
雍正三十三年, 馬爾泰若曦二十五歲離世,七年后,乾隆已經上位,卻發現她還未入妃陵。
按照當時的慣例和規矩,這位答應離世后應該在一年之后被葬入妃陵,可是當地官員卻將這件事忘的一干二凈。
從這里更能看出這些官員玩忽職守,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做應該做的事,乾隆大怒。
這樣的事也是乾隆所不能忍受的,畢竟她也算是雍正的寵愛, 不至于被此遺忘,多年無人管。
從這幾件事足以得出,這馬爾泰若曦在歷史上獲得雍正的寵愛并不多。反之若是寵愛多,又怎會有如此之情景呢?
其實她只獲得了雍正兩年的寵愛。雍正大病初愈后,卻一直未想起她來, 所以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凄慘莫或許她了。
青春是女孩子最好的花樣年華,卻在若曦這里只有那短暫的兩年是快樂的,也著實為這位答應可惜。
現實中的馬爾泰若曦悲慘離世,卻和桐華手中的若曦成了鮮明的對比, 劇中的她起碼在年少時是天真無邪,自由自在的。
當時八阿哥清風朗月八面玲瓏,讓若曦心生仰慕,可是她在他眼中并沒有江山重要,這也使她難以接受,只能選擇離開。
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對她極其坦誠的四阿哥,可是最后當她得知幾位阿哥都是因為她而受累, 最后悲慘收場時,心理更是達到了無比愧疚。
她的年少有幾位親王阿哥相陪,她自己又是倔強、可愛的性格,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寵愛,可是誰又能想到有一天她也會被卷入九子奪嫡的爭斗中。
「愛能生憂患,愛亦能生畏懼,無愛則無憂慮無畏懼,有愛無愛皆源于自己」這也是劇中所讀之意,可見若曦以后的種種經歷,皆驗證了這幾句話。
無時無刻,無論是劇中的馬爾泰若曦還是歷史中的她,都以為自己是「旁觀者」,劇中的她更是真實的旁觀者。
看著她的朋友們走向固定的結局,她卻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歷史中的她宮女出身,滿蒙漢上三旗出身, 好不容易獲得幸運成為答應,卻也僅僅只有兩年寵愛。
雍正也是自己的親人與皇后雙雙離世,內心無法接受,最終以離世收場。
令人可惜的是,雍正在最后一刻時也沒能想起這位答應,而馬爾泰若曦在最后一刻卻還深深思念著他,帶著思念和遺憾而離開歷史的舞台。
乾隆的繼位, 卻也給了她一個好的結局,讓她入了妃陵,這也算是成全了她。至此,乾隆的大怒也使她有了合適的歸宿。
她的結局可能只是很多人中的一個代表,古代有太多的妃子也是如此,不受寵愛又沒有家世,那她們的結局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她們的青春年華恐怕也是浪費在了那深庭后苑中罷了。
深知后宮的算計之多,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深陷其中,或許她們會認為大膽一搏或許能夠獲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可這榮華富貴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追其事,不如實現自我的價值,或許更能獲得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