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皇帝力排眾議,甚至不顧太后的反對,堅持廢掉原配皇后,封步音樓為后。但是步音樓心里早已有了肖鐸,對做這個皇后是萬般不情愿的。
因此,當皇帝因為愛而不得,恰好宇文良時及時送步音閣入宮,皇帝見她的第一眼,就把她當做了步音樓的替代品時,步音樓就開始謀劃要逃離皇宮。
步音閣被宇文良時帶進京城后,以「和太妃姐妹敘舊為由」,便光明正大地留在了京城。
步音樓想逃離皇宮,肖鐸也在宮外和她一起想辦法。肖鐸知道皇帝對步音閣有心思,巴不得他離步音樓遠點,早早就替他鋪好了路,步音閣進宮后上了小轎,轎簾子一放誰知道里頭是誰。到時候步音閣去皇帝寢宮還是步音閣宮中,全由得皇帝指派。
步音閣懷了皇嗣,表面上驚慌失措,去請步音樓出主意,實際上是去向她炫耀自己有多受寵。
步音樓和肖鐸的私情步音閣并不知情。所以步音閣不知道的是, 步音樓巴不得她鬧出大動靜來,皇帝就無暇顧及她,說不定直接把她忘了,她就更有機會逃離皇宮,和肖鐸雙宿雙飛。
眼下步音閣懷了皇嗣,更是正合她意。所以她靈機一動,故意誘導步音閣爭位:
步音閣雖然虛榮又自私,而且還戀愛腦,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心機。她知道,自己當真要奪步音樓的位分,那不是與虎謀皮麼?尤其這個建議是步音樓自己提出的,危險性太大了,靠不住。
所以她轉念一想: 未必要取代步音樓,那麼多的位分,為什麼偏要眼熱一個端妃?皇帝說過愛她至深,這輩子不會再看上別人,那她何不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所以,她有了更大的野心,決定謀劃把皇后拉下馬。
很快機會就來了。步音閣在后宮中遇到皇后,不僅傲慢無禮,她養的狗還沖撞了皇后,皇后一氣之下打了她兩個耳光,本來要繼續收拾她,得知她懷有龍種后,只能忍氣吞聲作罷。
步音閣卻抓住這件事去皇帝面前大做文章。帝后本來也就是湊合相處,皇帝昏庸好色,皇后常勸諫,皇帝日積月累的越發厭棄皇后,步音閣此舉正好是給他遞了個梯子,皇帝干脆真的廢了皇后。
正當步音閣以為自己真的要當上皇后母儀天下時,現實卻給了她當頭棒喝。原來皇帝處心積慮廢了原皇后,卻轉頭立步音樓為皇后,她自己只落了個改嫁六品小吏的下場,連孩子生下來皇帝也交給步音樓撫養。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皇帝對步音樓一直賊心不死。步音樓萬萬想不到,步音閣有心栽花花不成,自己卻無心插柳柳成蔭。
皇帝當著后宮眾人直接立步音樓為后,即便太后不同意,卻因為第一次反對立步音閣為后,落入了皇帝的圈套,第二次便沒有了底氣反駁。
步音樓千般不愿地做了皇后以后,更加看透了皇帝的自私無情。她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留在深宮中任人宰割,既然皇帝能處心積慮將她綁在宮中,牽制肖鐸,她也能精心謀劃逃出皇宮,不做任何人的提線木偶,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于是,她開始利用先帝的邵貴妃,在她身上還魂做掩飾,迷惑眾人,裝瘋賣傻。
她利用拔了毒牙的竹葉青蛇來嚇唬淑妃,步音樓小時候并不嬌養,這種東西也不害怕。
她的口袋往前一送,幾乎貼上淑妃的鼻尖。綠油油一團夾帶著腥氣撲面而來,淑妃嚇飛了魂,兩眼一翻就昏死過去了。
太后聞言趕來,步音樓裝得更像了,把滿宮的妃嬪嚇得雞飛狗跳:
步音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把人弄得摸不著頭腦。眾人再一斟酌,那不是邵貴妃的口氣嗎,頓時驚惶失措起來。青天白日里皇后鬼上身了,這怎麼得了!大伙兒都求自保,轟地一下作鳥獸散。
后宮的女人好騙,是因為她們巴不得除去步音樓這個競爭對手,所以先入為主地相信步音樓是真的瘋了。可皇帝卻沒這麼好騙,一直不相信步音樓是真的瘋了,所以步音樓得另想辦法,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太后。
浴佛節當天,太后和皇后要率后宮眾妃嬪為大鄴祈福。
步音樓故意自告奮勇,說和太后同乘一轎。步音樓這段時日的做派太詭異,皇太后都快被她嚇死了,怎麼可能和她同坐一轎,直接拒絕了她!
可是太后的輦還沒坐穩她又折了回來,伸手打起簾子,猙獰地笑著,一步步邁上腳踏:
皇太后徹底受了驚嚇,縮在車內驚聲尖叫,什麼體面尊榮全不顧不上了:
步音樓仗著皇帝的寵愛,沒人敢跟她作對,先前在宮中太太平平的,要瘋也沒門道。凡事都要撞個巧,盛極而衰才能跌得狠,更容易讓人信服。
只要進了冷宮伺候的人少了,步音樓再適時地放一把火,屋子著起來,救火的來得不那麼快,燒透了面目全非,后顧才能無憂。
步音樓籌劃得力,肖鐸在外配合得當,二人終于得償所愿,仗劍天涯。
人最可怕的狀態,就是活在這世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如傀儡,旁人的三言兩語就能左右自己的想法。
步音樓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她不愛深宮中的榮華富貴,不愿成為任何人的提線木偶,只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著。做想做的事,愛想愛的人,并且愿意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做出不懈地努力。
肖鐸也正是被這樣閃閃發光的她所吸引。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里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別人是無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慘的境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