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四個女兒中,只有如蘭是低嫁,其她幾個姐妹都是高嫁,都對盛家的興盛起到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然而這四個女婿中,除了墨蘭所嫁的梁晗是被她和林姨娘一手算計而成的親事,另外三個女婿都對盛家有一番算計,從中也看出了人品和段位的不同,三個女兒的婚姻幸福與否,一目了然。
文炎敬出身家境貧寒,家族完全沒什麼倚仗,不過好在他聰明好學也有才華,還在盛家借住過一段時間復習備考,這期間盛紘很看好他的前途,將他當作女婿候選人,欲將墨蘭嫁給他。
按理說,像盛家這樣的家族看上了文炎敬,欲招為女婿,對于文炎敬來講,應是天大的好事,對他的事業會有極強的助力,而且墨蘭又生得嬌媚,還懂詩詞書畫,有共同語言,婚姻更容易幸福。
但文炎敬是個心有城府的人,在明知盛紘要將墨蘭許給他的情況下,他表面接受了恩師的好意,但心里并沒有歡天喜地,沒有一心一意念著墨蘭,反而打起了如蘭的主意,在她面前裝得老實淳厚,給她寫情詩,又偷偷摸摸約會,還說了一籮筐的甜言蜜語。
其實文炎敬這樣做就是看上了如蘭是嫡女,身份高過墨蘭,論嫁娶,如蘭的嫁妝肯定豐厚過墨蘭;而且如蘭沒有心計,又本性善良,容易拿捏。所以他對如蘭所做的一切,不僅讓如蘭心系于他,還非他不嫁,甚至為了他忤逆父母,堅決不肯同意嫁給顧廷燁。
但文炎敬城府之處在于,他既中意于如蘭,卻看著如蘭被迫要嫁給顧廷燁,卻沒有挺身而出主動向盛家坦誠爭取,而是偷偷摸摸,冒險與她見最后一面。而這一面,不僅讓如蘭名聲盡毀,受到嚴厲責罰,房中的丫頭還差點被打死,最后盛紘為了顏面,不得不將如蘭嫁給他。
反觀文炎敬,為了高攀,不惜以犧牲如蘭和盛家的名譽作為代價,自己分毫未傷,最后還如愿娶得有富貴娘家的妻子,文炎敬的手段可謂了得,但他作為一個讀書人,為了富貴,出此下策,實在不夠光明磊落,反而顯得有些小人行徑。
袁文紹是華蘭的丈夫,也是盛家的第一個女婿。當初是盛紘千挑萬選才成就了這門親事。
彼時的袁文紹,雖是出身忠勤伯府的嫡次子,但家族已經敗落,他一點兒沒有享受到祖蔭的好處,反而要靠自力更生謀出路。
而他的親事還成了老大難,年近二十,都沒能娶上媳婦。因為家世相當的人家,早就不愿意搭理袁家;門第稍低的,又從袁家看不到前途,自然沒人愿意結親。
而這時偏偏盛紘這個官階低很多的人,主動愿意將嫡女嫁進來。當然袁家對這門親事也并不是沒有考量,雖然目前盛紘官職不太高,但嫡母盛老太太出身高貴,還有出身顯貴的妻子娘家支持,雖然袁文紹是低娶,但實際的好處卻也不少。
袁家雖是伯爵府,如今光景已經不行,骨子里的傲氣仍然存在,看著這個低門第的媳婦華蘭,眼光自然要挑剔些。婆婆拿架子為難華蘭,大著肚子還要站規矩;又讓華蘭當家管事,卻不肯給經濟大權,無奈華蘭只能拿自己的嫁妝貼補。
更過分的是婆婆還不停地給兒子房中塞小妾,意圖破壞小夫妻關系。可是這一切袁文紹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母親的做法過分了,也知道華蘭的委屈,可是他卻置身事外,沒有維護妻子。還逼得盛紘找親家公談話,讓他約束親家母,不要對自己的女兒太過分。
說這個袁文紹愚孝,似乎不太妥當。當盛紘步步高升,長柏也在官場發力,還高娶海氏之女,袁文紹眼看盛家的勢頭如日中天,華蘭又生下兒子,這時袁文紹一改之前對母親的順從,站在華蘭這邊,時不時擠兌母親幾句:
看這個勢利的袁文紹,之前以孝順之名,置華蘭的委屈不顧,放任母親胡來;一旦看到盛家勢力漸大,立即轉向打壓母親,對華蘭百般體貼,為自己博得好丈夫的名聲,好處都讓他一人占盡,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幾個女婿中最有心計、鬼主意最多的當屬顧廷燁,他也是盛家幾個女婿里身份最尊貴、成就最高的一個。他出身侯府嫡子,是個紈绔子弟,母親早逝,不受父親待見,又被繼母和哥哥算計,家庭關系復雜,從小就嘗遍了人情冷暖,后來又跟著漕幫跑江湖,跟著新帝闖蕩,能文能武,膽識謀略過人。
在他求娶明蘭之前,個人感情經歷復雜,有外室,又成過親,妻子還慘死,婚姻一直不太順利。所以認識明蘭時,仿佛遇到了知己,他不僅看到明蘭容貌驚艷,更看到了她作為庶女的憋屈,看到了她有勇有謀,本性善良。
明蘭的優秀深深吸引著顧廷燁,他深知齊衡對他的愛慕,知道了賀弘文的存在,也知道了曹錦繡,于是他利用了袁文紹與華蘭,算計了賀家與曹家,還有如蘭與文炎敬,最終如愿娶到了明蘭。
顧廷燁的心計就連盛老太太都不得不服,原本她是最反對盛紘將明蘭嫁給顧廷燁的,在得知了顧廷燁的整體盤算之后,也松了口,就是因為顧廷燁雖然在求娶明蘭一事上用了心計,但他的算計并非想要借助盛家之勢上位,沒有傷害別人的利益,在明蘭面前也能坦誠相待,真心求娶,是他的真誠最終感動了明蘭。
盛家這幾個女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盤算和小心思,最真心最坦誠的當數顧廷燁,最小人的是文炎敬,最勢利的是袁文紹。正是因為有個高段位的,所以明蘭在嫁給顧廷燁后能收獲幸福婚姻,而如蘭和華蘭都從丈夫那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
人們常說,女人在夫家的地位取決于娘家的勢力,但從顧廷燁「算計」明蘭可以看出,女人的幸福,更多地取決于自己的實力和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