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5年,還在襁褓中的玄燁,揮舞著四肢和父親順治皇帝打招呼。
然而,順治走近一看,頓時臉色大變,下令:「乳母,快把他抱出宮!」
孝莊太后得知后,連忙跑了過來,步履蹣跚,嘴上卻清晰下達指令:「快,封鎖宮門。」
吩咐完,孝莊還不放心,又叫來了貼身侍候的婢女蘇麻喇姑:「全宮上下,立馬消毒!」
她眉頭緊鎖,實在想不明白,孫兒玄燁才剛出生,從沒出過宮,怎麼就染上了天花?
在當時,天花,是絕癥。
后金人入主中原,對天花毫無抵抗力,也沒有對癥藥物,染上了天花,約等于判了死刑。
很多皇子都喪命于天花的手中。
按照當時的規矩,就算貴為皇子,得了天花,也必須要送出宮去。
否則,天花一旦蔓延開,整個皇族就可能死傷大半。
——
孝莊很憂愁。
她心疼孫兒,卻想不出解決辦法,在宮里走來走去。
她實在是舍不得這個剛出生不久,就會對著自己笑的孫兒。
轉了幾圈后,孝莊下定決心,叫來蘇麻喇姑: 「玄燁那邊,妳多安排幾個太醫和伺候的人,盡力救一救。」
很多人已經把玄燁視為必死之人,可孝莊還是舍不得。
她是順治皇帝的親媽,又為大清王朝的殫精竭慮。
在孝莊眼中,兒子順治皇帝的孩子,太少了,兒子就更少了,能夠繼承帝位的,就更不多了。
目前,她就看好2個孩子,一個是得了天花的玄燁,還有一個是二阿哥福全。
她還是希望,能保住玄燁。
——
但祖宗的規矩不可違背,玄燁還是被送出宮去。
當時,蘇麻喇姑跟隨孝莊太后多年,是最得寵的婢女,她專門出宮去照顧玄燁,避免有不長眼的人來暗害她。
沒多久,孝莊接到了消息: 玄燁的天花,治好了。
她喜出望外,認為這可能是老天爺的暗示。
畢竟,皇子能夠在天花中生存的機率,實在太小了。
自此以后,孝莊太后就非常關注這個孫兒。
不久后,董鄂妃入宮,幾個月就當上了皇貴妃,順治還想要封她當皇后。
孝莊太后強烈反對,母子倆的關系也勢同水火。
清朝能夠入關,穩坐帝位,離不開蒙古的幫助,而作為太后,孝莊的使命就是幫著兒子選蒙古后妃,拉攏盟友。
可陷入愛河的順治帝,完全不顧大局。
母親挑選的所有蒙古女子,他都不喜歡。
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孝莊的親侄女,被廢掉了;
他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孝莊母族的姑娘,順治又要找借口廢后,被孝莊攔下了。
在母親的威脅下,順治不敢再廢后,但他也沒有多給這些后妃面子。
雨露均沾和他完全沒關系。
這些蒙古后妃,雖然保住了地位和名分,卻連個孩子都生不下來。
但國不可以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后。
習慣了未雨綢繆的孝莊,便開始把目光放在順治已有的兒子上。
在種種權衡之下,孝莊選中了大難不死的玄燁。
她把最親密的婢女蘇麻喇姑,派去照顧蹣跚學步的玄燁,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等玄燁稍微長大一點,孝莊就親自教導他,把他帶在身邊,還給他找來了名師指導。
有一次,玄燁從小太監那里學會了「抽煙」,孝莊立馬告訴他吸食煙草的壞處,并且告誡他這樣容易引起火災。
玄燁聽從了孝莊的教誨,并在繼位后,還一力勸告大臣們不要吸煙。
後來,玄燁成了最愛養生的皇帝之一,大概也是從祖母孝莊這里埋下的種子。
對于玄燁而言,祖母孝莊,是最重要的人。
孝莊,全力促成康熙登基
1661年,順治得了天花匆匆離世,把皇位傳給了玄燁。
在很多人看來,玄燁能得到皇位,全賴于他得過天花、還有傳教士湯若望的支持。
但是,我在翻看史書后發現,這背后有孝莊的手筆。
原本,順治想要傳位給年富力強的堂哥,朝中大臣勸他三思,孝莊也極力反對。
孝莊清楚,自己這個兒子反骨已生,大家反對的聲浪越高,他可能就越堅持。
要想讓他改變主意,就要讓不相干的人往他最痛的地方戳刀子。
孝莊選中了湯若望,這個和皇位繼承無關,還深受順治信任的德國人。
而孝莊找到的刀子就是: 天花與混亂的皇權。
順治24歲那年,因為觀看太監吳良輔的出家儀式,染上了天花,在彌留時要確立最終繼承人。
而混亂的皇權,是順治對當皇帝最深刻的印象。
他14歲親政,此前被睿親王多爾袞打壓,此后和母親孝莊爭權。
在湯若望的勸說下,順治想明白了讓堂哥繼位的后果。
而堂哥也沒有得過天花,極有可能因為感染天花早逝。
如果此時堂哥去世,那麼,叔伯輩的干政、八旗的混亂將不可避免。
而把皇位傳給玄燁,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爛攤子。
玄燁是他的親兒子,也得過天花,還有母親孝莊扶持,皇權不會被旁落,大清王朝能走得更遠。
就這樣,順治把皇位傳給了玄燁。
由此來看,玄燁能繼位這件事,表面是湯若望的幫助,實際上是孝莊的精心設計。
孝莊,輔佐康熙控制朝中勢力
康熙年幼登基,自然需要輔政大臣,按照順治遺詔里的意思,是讓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輔政。
但這四人都老奸巨猾,順治一朝多爾袞輔政,最后落得個挖墳掘尸的下場。
如今他們輔政,同樣的事情會不會再上演,誰也說不清楚。
于是,這四人找到孝莊,直言自己的擔憂。
孝莊心里也很明白,這些大臣哪里是擔憂,分明是來找自己要定心丸、要特權來了。
孝莊也不拐彎抹角,直言:「只要妳們好好輔政,一切擔心都是多余的!」
聽見這話,四人才徹底放下心來,跑到順治靈前起誓:
「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之大恩。若復各為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兇誅。」(取自《清圣祖實錄》)
誓言言猶在耳,可康熙剛登基沒多久,鰲拜就逐漸成為了第二個「多爾袞」。
輔佐康熙設計除鰲拜
鰲拜仗著自己有功,當年還被皇太極冊封為「巴圖魯」,根本不把其他輔政大臣放在眼里。位次上,他排在四大臣之末,但是在實際控權上,他是一把手。
原本是首席的索尼,雖然德高望重,但他自己常常以年老為借口,不發表意見。
蘇克薩哈,曾經是多爾袞的黨羽,後來因為揭發多爾袞有功才被提拔,實質上也是一個不管事的墻頭草。
至于遏必隆,那更是和鰲拜為同旗,兩人是一丘之貉。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想要掌權,只能先除掉鰲拜。
大多數人了解到的康熙擒鰲拜,基本上就是《鹿鼎記》中布庫戲那一段,但實際上的鏟除鰲拜,從康熙娶皇后就開始了。
而這一切的軍師,就是孝莊。
第一步:娶赫舍里皇后,拉攏索尼。
要想鏟除鰲拜,康熙必須得到索尼的支持。可這索尼已經步入晚年,不缺錢,也對權勢毫無貪戀了。
要想拉攏他,必須要用最核心的利益。
這一天,孝莊直接去了索尼府上,主動提出了結親,讓11歲的康熙娶索尼的孫女當皇后。這樣一來,索尼一家的利益,就等于和康熙緊緊綁在了一起,他不幫也得幫。
與此同時,孝莊還冊封了遏必隆女兒為皇妃,算是對鰲拜的一個勉強安撫。
而這一切,是在公開宣旨之后,鰲拜才知道的。也就是說,鰲拜就算心里想要反對,也根本沒有機會。
這步棋,不管鰲拜會有多生氣,孝莊和康熙都必須做。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得到索尼的支持,在朝中才算有了可以與鰲拜抗衡的勢力。
第二步,麻痹鰲拜,康熙直接親政。
幾年后,索尼直接奏請康熙親政,理由是:如今康熙已經14歲,當年順治也是這個年紀親政的。
這次奏請,只是個前奏,試探一下鰲拜的反應,康熙暫時沒有首肯。康熙見鰲拜沒有絕對反對,心中便已經在思量時機。
三個月后,索尼病逝。
就在索尼病逝后的第八天,孝莊直接下令讓禮部舉行親政大典。
與此同時,孝莊還將康熙的二姐嫁給了鰲拜的侄子。
前有索尼病逝,康熙嫁姐,一聯系起來,鰲拜只覺得這是康熙的示好。對于康熙親政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太多在意。
他以為,自己極將要代替索尼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第三步,借著寫圣碑,為清算鰲拜做足輿論準備。
康熙親政的第二年,順治的孝陵剛好建成,贊揚順治的圣碑也開始寫碑文了。
在碑文的措辭上,孝莊好好利用了一把輿論。
順治是個主張革新,改變舊制的皇帝,而他在位時革新的成效不好。所以,在順治留下來的遺詔中,守舊的孝莊就借順治之口,對革新進行了批判。
可是,到了康熙初年,四大臣在推行舊制時,不斷加劇了社會矛盾,比起順治當年的革新之舉,情況還要糟糕好幾倍。
所以,這一次,孝莊和康熙,要在碑文上,繼續肯定革新。
而肯定革新,就等于否定四大臣以前的守舊行為,為日后打壓鰲拜找好了罪證。
第四步,布庫戲,真正鏟除鰲拜。
準備動作做足之后,就是名場面「布庫戲」了。
康熙把鰲拜騙到宮中,索尼之子索額圖,帶著十多個小太監,把鰲拜抓了起來。
此后,鰲拜再也沒有了自由。
而康熙,也擁有清凈的朝堂。
力挺康熙平叛
1673年底,滿清爆發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當時,滿清缺乏能打的將領,大臣們紛紛建議「停止削藩,以和為貴」。
可是,康熙認為,吳三桂貪得無厭,這一次不削藩,日后更難控制。
為了鼓舞士氣,震懾叛軍,康熙和孝莊商量,直接斬殺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而這兩人,剛好也是建寧公主生活了20多年的丈夫和兒子。
成大事,這是必然的犧牲。
除了平叛三藩,孝莊還直接參與了攻打察哈爾的戰役,為康熙舉薦將領。
整個平叛戰爭歷時八年,得勝之后康熙想給孝莊上尊號,但是孝莊卻表示:「皇帝應當上尊號,以答謝臣民的期望,但我處在深宮中,用不上這樣的尊號。」
孝莊是謙讓,更是在委婉表達自己遠離政治、頤養天年的心愿。
經此一事,康熙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孝莊完全可以放心了。
這樣的祖母,讓康熙更加感恩。
于是,他便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宮中堯舜兼文母,恭捧南山萬壽觴。」
頤養天年,祖孫情深
後來的孝莊,正式開啟了養老生活。
康熙外出打獵,每天派人問候祖母,還會及時把自己的野味送回去給祖母嘗。
康熙陪孝莊去五台山拜佛,擔心抬轎子的人摔著祖母,一到陡峭的地方,他就親自去抬。
……
以前,孝莊對康熙有多好,後來,康熙對孝莊就有多孝順。
這樣的孝莊和康熙,要說他們的真實關系:
我覺得有兩層:
第一層:最親密的祖孫。
孝莊給了幼年康熙,無盡地關愛和支持。
而康熙,也真正做到了以天下養祖母。
第二層:難得的師生。
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孝莊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經驗,都無條件交給了他。
而康熙,也充分信任孝莊,孝莊的一字一句,他都記得。
老師愿意交,學生愿意學,才有了康熙的青出于藍。
第三層:最佳的政治伙伴。
如果說前兩層,可能是其他父母、祖父母對孫子、兒子都能做到的事情。
那麼這一層,才是真正體現孝莊魅力的時候。
她有謀略、有智慧,可又足夠信任康熙,愿意讓康熙去嘗試、愿意支持康熙的決定,甘愿當康熙最堅強的后盾。
在康熙無人支持時,孝莊想出辦法。
最為難得的是,在大獲全勝之后,孝莊絲毫不貪戀權力,能穩住自己的定位。
這樣合拍的政治伙伴,是許多人的畢生追求。
這樣的孝莊,實實在在是個奇女子。
那麼,康熙最后對孝莊的娘家人怎麼樣呢?
順治的第一任皇后,孝莊的侄女,雖然不受寵,但從未缺過衣食用度。後來,康熙年間,康熙特地恩準她回到了娘家。
只不過,后妃出宮不符合規矩,清朝正史中沒有記載。在朝鮮史料《燕途紀行》中有一句相關記載:「因其父入朝, 許以帶還。」
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的娘家人。
博爾濟吉特氏一直沒有廢后,只能留在后宮。
康熙一直把她當做生母,非常孝敬。後來,康熙的五阿哥出生,博爾濟吉特氏非常喜歡,康熙便直接把五阿哥給她教養。
此外,對于孝莊的母族,康熙仍然按照舊俗繼續聯姻:一邊送公主去和親,同時娶了科爾沁的女人。
比如康熙的宣妃,就是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從關系上來看,相當于康熙的表妹,孝莊侄女的侄女。
慧妃,也來自科爾沁,與孝莊是遠親,還是康熙帝的遠房表姑。
……
不過,我想,以科爾沁和大清的關系,不管有沒有孝莊,康熙應該都會善待科爾沁。
只是,孝莊去世時,留下遺言,不想和丈夫皇太極合葬,也不許大動土木。
這個遺言,難壞了康熙。
最終,他決定把祖母常住的院子拆了,用木板做成棺材,再用舊磚頭來重新修建陵墓。
只是,皇陵修建的工程量實在太大了,一直到康熙去世,他都沒能把祖母好好安葬。
最后還是他的兒子雍正,在登基的第3年,催促皇陵盡快完成,孝莊太后才得以入土為安。
從她去世到她下葬,中間足足有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