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裝辮子頭才是檢驗帥哥顏值的唯一標準,因為對頭型臉型及五官的要求極高,導致辮子頭這個不僅對顏值起不到任何修飾作用,還容易把光禿禿半個頭頂算進額頭里的魔鬼半禿瓢,成了誰扛不住誰丑的「顏值照妖鏡」。
就拿去年在古裝劇《當家主母》中飾演任雪堂的徐海喬來說。
他的臉型本就又長又窄,演其他劇還可以用髮型劉海遮一下。然而,到了純拼骨相的清裝劇里,他臉長、下巴長、鼻孔大的缺陷便暴露無疑,把原本還挺清秀一小伙,直接給整埋汰了。
無獨有偶,就在《當家主母》上線的前一年,張一山也獻出過一個無比別扭的辮子頭造型,因為五官長得過于局促,再加上一做表情臉部青筋、皺紋等形成的曲線溝壑縱橫,顯得猙獰油膩根本沒眼看。
而這麼多年看下來,能駕馭得住半禿瓢辮子頭的,我只服這8位。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正如納蘭性德的這句詩一樣,對鍾漢良的納蘭容若之初見,便是翩翩濁世佳公子永留心間。
鍾漢良扮演的納蘭性德,不僅被大學語文教科書、百家講壇納蘭專題選用劇照,即便是納蘭故居也不例外,收獲如此多的欣賞與認可,足見其演繹人物之深刻。
靜謐的夜晚,清逸公子手持書卷,他倚靠在窗邊,仰頭望向空中的月色,骨子里的儒雅氣質,自然流露。
他的身上不僅有淡淡的憂郁氣,還有濃濃的書卷氣,這些巧妙的結合恰好契合了那個寧折不屈,詩書滿腹的清初第一詞人形象。
他目若秋波,面如冠玉,盡管梳著辮子頭依舊芝蘭玉樹,風度翩翩。
他文采斐然,才華橫溢,他有治國平天下的才干與抱負,他有指揮若定的才能和經略。然而,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卻只能處在康熙幕后為他出謀劃策。
他想要去廣闊的天地盡情施展才華,卻身不由己卷入了政治斗爭,最終淪為可悲的犧牲品。
辮子頭很考驗頭型臉型,而鍾漢良恰好樣樣出彩,不止長相上符合一代才子的清秀俊朗,他溫柔儒雅的氣質也為角色增色不少。
古裝劇里靠劉海提升顏值的男演員不在少數,但剃個半光頭,反而愈發貴氣風流的趙鴻飛絕對是其中翹楚。
趙鴻飛的五官,單看都不算太起眼,可組合起來就是非比尋常的清貴華美。
尤其是那雙輪廓狹長的丹鳳眼,內勾外翹,眼珠黑而清亮,這讓他在表演時,僅靠眼神就能精準地傳達出人物不同心境下該有的內容和情緒。
神采激揚時炯炯發光,黯然神傷時也不失光彩,再有一雙濃墨似的劍眉,高挺的鼻梁與薄厚適度的嘴唇,以及圓溜溜的頭型,一切搭配都舒朗俊秀地恰到好處。
從小喜歡京劇,10歲便開始了京劇武生的學習之路,經過長達七年的刻苦磨練,趙鴻飛的身段已然練就得如松如柏,板正挺直,眉眼也是似如刀劍,炯炯有神。
他演繹出的四阿哥胤禛,年輕英俊,聰慧隱忍,他城府深,謀劃遠,盯準了想要馴服的獵物和想要得到的榮耀,便會全力以赴。
憑著長身玉立的挺拔身姿,清朝皇子裝扮一上身,立刻便氣質拔群,渾身上下都透著天潢貴胄的矜貴感。
而堅毅靈動的眼神中,那種我就是要坐上王位、我就是要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就是要成為萬人之上強者的恢弘氣勢,在趙鴻飛的目光流轉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憑借「哪吒」「段譽」「孫悟空」等角色在港圈站穩腳跟后,陳浩民沒有繼續安于現狀,躺在舒適圈里一成不變,而是選擇「北上」,緊抓內地市場帶來的機遇。
2001年,初入大陸拍戲的陳浩民被央視看中,力邀其在以清廷銀庫盜銀內幕為背景的古裝劇《銀鼠》中擔任仇隱一角。
嫉惡如仇,成熟穩重,仇隱不僅會醫術,還有一身好武功,背負著殺父害母的血海深仇,他繼承父親未完成的遺志,忍辱負重,秘密調查真相,終大仇得報。
劇里的陳浩民不僅把文武雙全的仇大夫把握到位,還用那清冷深沉的氣質,營造出了一個讓人心神蕩漾的清裝天花板。
之后的幾年,仗著顏值高,陳浩民又有三部清裝劇上線,《江南京華夢》《煙花三月》《大清后宮之還君明珠》,每部都是統一的半剃發辮子頭造型。
乾隆皇帝豐神俊朗,納蘭容若清雅風流,榮廣海多情執著,無論是手搖折扇、輕吹玉笛,還是暢意飲酒、縱馬江湖,每一種姿態都是骨子里透出的溫潤如玉,不禁讓人感嘆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從風度翩翩的半披半束書生造型,到頭型圓而飽滿的清裝帥哥,陳浩民再次用端正的五官、秀麗的眉眼及流暢的臉型,向觀眾呈現出了什麼叫無懼造型的古典美男。
古典舞出身轉行做了演員,喬振宇的身上自然帶著溫和的氣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幾個字簡直就是為他而立。
2009年播出的《書劍恩仇錄》中,喬振宇一人分飾兩角,飾演了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以及文韜武略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
福康安得意張狂、狡黠難測,慣會見風使舵;而陳家洛重情重義、堅定沉靜,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31歲的喬振宇肢體動作舒展,氣質成熟穩重,他用絲絲入扣、張弛有度的表演,把兩個性格品行不盡相同的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
能在長達數年的比美開貼廝殺中被選為「天涯四美」之一,喬振宇的美「俯仰皆生姿,眉目盡畫意。」
當他扮上清朝辮子頭造型,圓潤的頭骨優勢便得到了最大的發揮了,正氣凜然的俠者形象讓人眼前一亮。
要是頂戴花翎,身穿朝服,更是另一番的端正清俊。
在帥而不自知的青蔥歲月里,五官周正,氣質英朗的黃曉明,一張棱角分明、線條清晰的臉頗有「正小生」的味道。
黃曉明的長相也是傳統審美里的美男類型,劍眉星目,皮相豐潤,帶著貴公子的傲氣,也帶著少年人的傲氣。
2003年,萬眾期待的《還珠格格》第三部上線,黃曉明也搭上了這艘順風船,出演了劇中的男三號蕭劍。
「一簫一劍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壺。兩腳踏翻塵世路,以天為蓋地為廬。」蕭劍學富五車,俠骨柔腸,他是看盡人間鉛華的才子,也是豪情萬丈的浪子。
眼睛大腦袋圓,黃曉明蕭劍的扮相睿智而瀟灑,傷心哀思時,他紅著眼眶吹著玉簫的模樣,惹人垂淚。
有了第一次的清裝嘗試,2004年在古裝商戰劇《龍票》中,黃曉明再次挑戰起了辮子頭造型,并將祁子俊少年時期的輕浮紈绔,青年時期的精明世故都拿捏到位。
拿到一個角色便認真對待,從趙文卓的身上,觀眾完全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對人物的敬業態度,還有演戲時沉迷角色不可自拔地投入感。
趙文卓8歲便從師學武,擅長劍、槍和拳術,能熟練運用三百多套不同派別的拳法。
1992年,還在上大二的趙文卓被命運之神眷顧,初出茅廬就在元奎導演的影片《方世玉》中飾演九門提督鄂爾多,并與功夫巨星李連杰搭戲。
當年的趙文卓剛好二十歲,正是意氣風發少年時,他的臉是典型的中式傳統審美里的美男類型,皮相干凈,骨相飽滿,整體輪廓線條硬朗清晰,極具正氣感。
經歷長時間的磨礪與沉淀,現在趙文卓的顏是屹然不倒的硬漢形象,可當年膠原白蛋豐富時期的他,可是妥妥小鮮肉一枚。
濃眉大眼,唇紅齒白,身穿七彩吉服袍,即使角色是個心狠手辣的大反派,還是個陰柔的太監,然而趙文卓的扮相在視覺上帶來的美感依舊異常強烈。
自信貴氣,殺伐果決,加上他眼尾帶著一絲紅,還總是斜著眼睛看人,盛氣凌人的氣場下貴氣、傲氣、邪氣兼備,實在太有魅力了。
腦殼圓圓的人,可太適合清裝造型了,陳曉就是能把辮子頭駕馭得游刃有余的佼佼者。
初見他的辮子頭是《賞金獵人》中的白少群,因為這個角色,陳曉也有了古典版「高富帥」的名號,雖然留著毀人不倦的半光腦殼髮型,但陳曉劍眉星目的帥氣外形,舉手投足間充滿痞氣的紈绔風流,卻引來呼聲一片,秒殺「顏控」無數。
一年后,電影《宮鎖沉香》里的十三阿哥胤祥,同樣五官清秀,一派貴公子氣質。
到了2017年,陳曉聯手孫儷帶來了一部清末女性勵志大戲《那年花開月又圓》,劇中的他是表面不學無術,實則善良能干的沈家二少爺沈星移。
陳曉的氣質很獨特,略帶玩世不恭,又不失陽光與單純,出演沈星移時陳曉30歲,已經是當爸爸的人了,可身上還是滿滿的少年感。
他也是少數演紈绔子弟不油膩,還透出一股子機靈勁兒的男演員,實屬難得。
出生于書香世家的鄭少秋,與生俱來便帶著高貴的氣質,少年時期的他對表演情有獨鐘,16歲便投考演藝培訓班,還一度被香港話劇團團長良鳴收入門下。
1991年,已經44歲的鄭少秋搭檔趙雅芝,在清裝劇《戲說乾隆》中飾演乾隆皇帝。
鄭少秋的乾隆,能文能武、風流倜儻,一把折扇也成了他飾演下乾隆的標配。
盡管不再青春年少,可鄭少秋臉頰清瘦,頭型飽滿,駕馭得了半光頭的辮子頭,也撐得起吉慶祥瑞的如意。
他的乾隆腰背挺直,肩頸放松,不是呆板地躬身挺腰,也不是生硬地端著姿態,他儀態自然且舒展,從容不迫的談笑風生間王者之氣盡顯。
1993年,鄭少秋攜手惠英紅,繼續出演《戲說乾隆》第二部的乾隆皇帝。
同樣的玉樹臨風,同樣的風流多情,四肢修長,比例出眾,因為有粵劇戲曲功底的加持,鄭少秋眼神堅定有神采,走起路來更是瀟灑而帶風。
雖然容貌過了巔峰期,但那份深入骨髓的優雅和氣宇軒昂的派頭卻愈發醇厚,堪稱「四爺鼻祖」的他把乾隆給演活了。
扮過清朝造型的演員眾多,可能上清朝美男榜的,我只服以上這8位。
他們個個身形玉立,風度翩翩,塑造過的清裝角色至今都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