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劇照,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1
看《夢華錄》的時候,我一直很好奇,為何宋引章會反復被男人PUA?
一個女人第一次被男人騙,說明她大約沒有見識過類似的風浪,不知道如何應對也算正常。
可是,第一次被騙得差點丟掉了性命,第二次還能被騙, 說明她對教訓的領悟力是不夠的。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宋引章的成長里,是趙盼兒替她承擔了風險,她自己壓根兒就沒有去主動成長。
在劇中,趙盼兒和宋引章之間的感情,不像和孫三娘之間那麼直接、坦然。
她們之間,除了像姐妹,還像母女(長姐如母的那種)。
第一集里,宋引章為了嫁給一個見面才15天的男人來找趙盼兒。
趙盼兒是以一個長輩的姿態去教育她的,而宋引章表現出來的,更像是一個小孩子的叛逆。
她覺得趙盼兒說的不一定是對的,我就是要證明一下我自己。
宋引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
首先,她作為杭州琵琶第一人,一直以來都受到達官顯貴的吹捧,這代表了她的能力,她不會接受自己比別人(趙盼兒)差?
其次,趙盼兒都能脫籍,還能嫁給進士做娘子,她為什麼不可以?
所以,哪怕趙盼兒當面考究了周舍的學問、看他喝茶的姿勢和用的香,就戳穿了這個男人的真實面目,宋引章也不相信。
因為, 她也有自己的姿態,我不接受比你差。
這種女人之間對比的心理,和《知否》里的墨蘭一樣,只不過墨蘭在此基礎上還生出了害人之心。
但宋引章第一次挑戰趙盼兒(長姐)的權威,就讓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后,在她還沒有完全堅定地要靠自己的時候,內心陷入了對顧千帆的愛慕之情里。
趙盼兒的不同在于,她的智慧,是她在不斷地經歷生活的鐵錘,反復捶打才增長出來的。
她要強的性格,讓她更多地希望靠著自己的打拼,闖出一番天地。
而宋引章,她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面對生活的真相時,選擇了依靠他人。
2
從趙盼兒救她逃出周舍魔爪的那場戲里,就能看出她對趙盼兒的呵護已經習以為常了。
我相信在那一刻,讓她內心真正受到強烈震撼的那個人,已經不是趙盼兒,而是是顧千帆了。
因為,當周舍的鐵鏈錘向她時,是顧千帆護住了她。
在那個檔口,她已經對顧千帆生出了別樣的情愫。
而后,她會在腦海中想象那些畫面,就是她潛意識里已經喜歡上了這個男人。
所以,她很在乎顧千帆的態度。
連后來彈個曲子也要顧千帆點評,顧千帆批評了她,她會那麼難過。
而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沈如琢天天在她跟前獻殷勤,她就迷惑了。
于是,她的腦海里又反復晃動著沈如琢和顧千帆的影子。
直到她從孫三娘嘴里得知趙盼兒和顧千帆要結婚的消息,她那麼震驚地離開,就能看出她的心理特征—— 愛情的幻想再次破滅。
也是這個消息,讓她徹底投入了沈如琢的懷抱,希望從沈如琢那里得到救贖。
我相信,在此之前,她只是把沈如琢當做備胎。
她坐船逃離的那個畫面,我覺得演繹得很成功(她覺得自己被其他人孤立了)。
3
女人和女人的感情,在牽扯到利益的時候,是很復雜的。
《甄嬛傳》里,安陵容背叛了甄嬛,除了甄嬛的舉動讓她不舒服以外;
她自己也想得到皇上的寵愛,就不甘心自己會比甄嬛差。
我覺得,宋引章其實也有這樣的心理。
就這一點,就能看出她為何會被沈如琢PUA了?
當然,與其說她被沈如琢PUA了,倒不如說她自己主動接受了沈如琢的PUA。
因為她剛經歷了趙盼兒、孫三娘的友情背叛和顧千帆的愛情背叛(至少在她眼里,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最開始就把顧千帆救她的舉動理解過了頭。
而她理解過頭的原因,在于她的自我意識還沒有真正覺醒。
我一直覺得,和趙盼兒、孫三娘相比,宋引章的身上缺了一點真正的剛強。
一直以來,都是趙盼兒保護她的。
當趙盼兒無法給她更好的保護后,她就在內心隱隱地喜歡上了更強大的那個人——顧千帆。
當她在東京城看到花魁娘子張好好游街的時候那麼轟動,她的自我意識才有了一點真正的覺醒。
很快,當她和張好好去蕭相公家獻藝時,就再次受到了一些職場打壓,又是顧千帆幫她解了圍。
直到她得知了顧千帆和趙盼兒要成婚的消息,她凌亂的感情才急需尋找一個出口。
所以,她來到沈如琢面前問他:你之前說的話還算數嗎?
沈如琢自然欣喜若狂。
4
一個無法安放自我的人,希望通過他人的情感回饋得到滿足,會讓人很有負擔。
宋引章帶給趙盼兒和孫三娘的,就是這種情感的負擔。
反過來說,因為此刻的宋引章感覺自己在三姐妹中孤立和背叛了。
而沈如琢的過分貼心,滿足了宋引章的心理需要,導致她再次被男人PUA。
可是,她還不懂,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會天天圍著她轉。
看完了宋引章的故事,我總結了兩點如何避免被男人PUA的技巧:
首先,女孩子一定要有自我的意識,要去培養自我的意識。
就是你自己要有一個主心骨,不能因為一些情感上不能接受的事實就去跑到男人那里尋找安慰,這樣太容易掉入別人的陷阱。
其次,劇中的趙盼兒其實給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她能很快從歐陽旭的背叛里清醒,是因為她把握住了這一點:
不管當下遇到了怎樣的境遇,不要只看男人嘴上說的,還要看男人真正做的,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這真的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