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明蘭從3方面教養蓉姐兒,讓她將一手爛牌打好

古月 2022/09/26 檢舉 我要評論

在《知否》原著裡,盛明蘭生了四個兒子,個個有出息。

大兒子也就是團哥兒成熟穩重,辦事周到,是皇子的伴讀,頗受皇帝器重。二兒子不愛說話,沉默寡言,有點兒像盛長柏,但也很有出息。三兒子喜好駕船出海東游,四兒子喜歡遊歷大山,繪製了《江山全輿志》。

沒有生出女兒,是盛明蘭的憾事,不過,盛明蘭也富養了一個女兒,那就是庶女蓉姐兒。

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蓉姐兒是顧廷燁與朱曼娘的女兒,一開始不被甯遠侯府承認,是個身份尷尬的私生女。

顧廷燁娶了餘嫣紅之後,朱曼娘為了自己的目的容不下餘嫣紅,利用餘嫣紅紅杏出牆的事情設計坑死了餘嫣紅,被顧廷燁發現,加上她哥哥的事情,讓顧廷燁終于意識到了朱曼娘的心機和可怕,堅決離開了朱曼娘(與劇版不同,在原著裡,不是朱曼娘見顧廷燁落魄了離開了他,而是顧廷燁不願意再見朱曼娘)。

朱曼娘不死心,便使出了狠招,一方面,她帶著兒子昌哥兒四處奔走,尋找顧廷燁,一邊把女兒蓉姐兒扔進了甯遠侯府,不管不問,讓蓉姐兒一個年幼的小姑娘在沒有父母庇護、周圍都是不安好心的親戚的環境下長大,也造就了蓉姐兒沉默寡言、不信任任何人、脾氣倔強的性格。

盛明蘭嫁給顧廷燁之後,把顧廷燁的妾室鞏紅綃、通房秋娘以及蓉姐兒接了過去,開始為這些人操心。 雖然盛明蘭對蓉姐兒並無多少母愛,打心裡也親近不了這個庶女,但是盛明蘭為人寬厚,心地善良,恩怨分明,依然決定盡到嫡母的責任,盡可能把蓉姐兒往好的地方養。她對蓉姐兒,可以說是完全盡到了嫡母的責任,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嫡母,要比王若弗好多了。

一開始,蓉姐兒的確握著一手爛牌,前程很不光明。

首先,她雖然是顧廷燁的親生女兒,但是母親出身卑微,又與父親鬧僵了,沒有進府的可能性。在那個年代,子女以母為貴,沒有母親的庇護,蓉姐兒很難攀上一門像樣的親事,高門也不樂意娶這樣的媳婦。

其次,在原著裡,顧廷燁沒有劇版那麼負責任,自從朱曼娘暴露了真面目之後,顧廷燁對朱曼娘十分厭惡,這份情緒也波及了蓉姐兒。雖然他讓蓉姐兒進府了,但是卻不怎麼關心蓉姐兒,把蓉姐兒的事情全部交給了盛明蘭負責。還好,盛明蘭品性善良,不會欺負蓉姐兒。

最後,蓉姐兒由于缺乏必要的成長環境,沒有大家小姐的樣子,知識水準很糟糕,脾氣又不好,也不好教養。

好在,盛明蘭沒有放棄,而是從3方面教養蓉姐兒,讓她將一手爛牌打好,實際上,這些也是當初盛老太太培養盛明蘭的技巧。這些技巧培養出了侯門主母盛明蘭,也培養出了日後過得幸福的蓉姐兒。

第一,給予安全感,讓她有個依靠,融入環境。

在盛老太太撫養盛明蘭之前,盛明蘭也沒有什麼安全感。

那個時候,明蘭在王若弗院子裡生活,日子過得很不順心,王若弗不會虐待她,但也不會重視一個庶女。

每頓飯擺的都是如蘭喜歡的菜,明蘭跟著吃,沒有挑菜的權力;如蘭的衣裳都是新的,明蘭穿剩下的,雖然也是九成新;有什麼新鮮的果子糕點,當然是緊著如蘭先吃,剩下的給明蘭;至于什麼金銀玉的鎖呀鏈呀之類的首飾,明蘭是壓根沒見過,不過每次出門王氏還是會給她脖子和頭上弄點東西帶著去充充門面。

有了盛老太太之後,盛明蘭就真的得到了關愛。盛老太太一改往日節儉的生活作風,擺上了豐富的膳食,給盛明蘭補充營養。盛明蘭搬出了盛老太太這裡,入住暮蒼齋,盛老太太還會給孫女撐場面。

當了嫡母之後,盛明蘭也會給予蓉姐兒安全感。

首先,她會時時刻刻去查看蓉姐兒的情況,查問她的功課,以防教導她的鞏紅綃和秋娘偷懶。

其次,她不允許任何人欺負蓉姐兒,更不允許刁奴欺主的情況出現。

自打上回明蘭罰了個嚼舌頭的婆子後——二十大板,立刻攆出去,蔻香苑上下再不敢小覷蓉姐兒,衣食住行無一不敢盡心的,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個把月下來,蓉姐兒臉蛋兒圓潤了,身子也抽高了些,畏縮之氣也少了不少。

最後,她經常敲打周圍人,告訴他們,不管別的,蓉姐兒是主子,他們必須好好伺候。

「第幾個閨女不要緊,你們只消記得,無論將來如何,蓉姐兒總是這府裡的大小姐,是實打實的主子就是了。」

有了主母威嚴坐鎮,其他人自然不敢小瞧了蓉姐兒,不敢虧待蓉姐兒。蓉姐兒享受到了大小姐的待遇,有了安全感,就不會那麼提防人,那麼畏畏縮縮,也不會對盛明蘭抱有敵意。

第二,讀書明理,知識可以讓一個人懂事,讓一個人顯得有氣質。

女兒需要讀書,這點盛明蘭的父親盛紘很有真知灼見。

盛紘請了莊先生教導兒子功課,讓兒子考取功名,同時,也把自己的女兒送了進去,理由是「雖說女孩子家無需學出滿腹經綸來,但為人處世,明理是第一要緊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免得將來出去一副小家子氣被人笑話,我與莊先生說好了,以後你們三個上午就去家塾上學,下午講八股文章和應試章法時便不用去了。」

為人處世,明理的確是第一要緊的,只有多讀書,從能學到知識,學到古人的經驗,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氣質。

盛明蘭很重視蓉姐兒的教育問題,經常查看蓉姐兒的功課,當她發現鞏紅綃不是一個合格的先生後,盛明蘭親自出馬,去找了小沈氏的嫂子鄭大夫人,將蓉姐兒送入了學校裡讀書。

在學校裡,蓉姐兒不僅學習到了知識,交到了朋友,還懂得很多道理。

蓉姐兒抬眼往上頭看了下,父親正沖著嫡母溫柔的微笑,一隻手替她拿著手爐,她心中黯然,其實不論有沒有弟弟妹妹,于她差別都不大。不論嫡母是真心待她好,還是為著好名聲,或是可憐她,或是想在父親跟前表賢,先生說過了,好就是好,受了好的人就當心存感激,真誠惜福,且謙恭行事,溫良行善。這樣,才能長長久久地留下福氣,天佑人助。

蓉姐兒知恩圖報,受了盛明蘭的恩惠後,很拎得清,從不相信生母朱曼娘的挑撥離間,而且在敵寇入府的時候,蓉姐兒救了盛明蘭的兒子團哥兒。

除此之外,盛明蘭還培養蓉姐兒學習管家,為其以後結婚做好準備。

第三,女婿不是大白菜,一定要好好挑。

對于盛明蘭的婚事,盛老太太是認真的,精挑細選,想為盛明蘭找一個好人家,絕不讓盛明蘭吃自己吃過的苦。

盛老太太相看過胡泰生,相看過李郁,因為曹錦秀的事情否認了賀弘文,她之所以答應把盛明蘭嫁給顧廷燁,是因為顧廷燁用了心。

給蓉姐兒挑丈夫,盛明蘭也是認真的:「早什麼?你以為女婿是後園種的菜呀,啥時想要了去拔一顆。」

然後,盛明蘭一共列了7條標準,包括「那種手起刀落,殺人如麻又面不改色的,絕計不要;身體一定要好,年輕輕守寡可不成;家世要不高不低;要門風好,家人和睦,一團和氣;人品要好;提防陳世美,別有了糟糠之妻,最後,自己要注意,不可以認為奇貨可居。」

最終,蓉姐兒許配給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常年是新科進士,前途一片光明,又受過顧廷燁與盛明蘭的大恩,不會虧待蓉姐兒。常年母親早逝,常嬤嬤帶過蓉姐兒,不會欺負蓉姐兒,蓉姐兒日子過得很幸福。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教養女兒的時候,你也得注意這三個方面。

END.

今日話題:你贊成盛明蘭培養蓉姐兒的方法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