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小秦氏有個女兒叫顧廷燦,她的婚后生活是一地雞毛。所以,小兩口吵架時,她的夫婿忍無可忍的譏諷顧廷燦:
「妳爹遇上秦家女,才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霉!險些弄得無嗣不說,末了,差點家破人亡,幾十年的老宅叫妳那好三哥一把火燒了!我雖沒出息,卻也不敢學岳父!」
那麼,秦家女到底輸在了哪里,居然讓夫家這麼「倒霉」?
「秦家三女」,讓夫家「倒了八輩子血霉」
秦家的這三位女子,第一位是顧偃開的原配妻子大秦氏,第二位是顧偃卡的填房小秦氏,第三位是顧偃開的女兒顧廷燦,嚴格意義上來說,顧廷燦只算半個秦家女:
美若秋荷,靜極生妍,善詩詞,工曲賦,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卻沒有子嗣的大秦氏
大秦氏是個美女,而且是個才女。還讓兵魯子顧偃開見了一面,就喜歡的不得了。
不過,大秦氏是個病秧子,管家理事,侍奉公婆,生兒育女都是做不來的。所以,顧偃開求父母去東昌侯府秦家提親時,被父母拒絕了。
顧偃開也是一個執拗的人,為了迎娶到大秦氏,顧偃開居然跑到北疆軍中效命。那時候,戎患正熾,兵兇戰危,隨時可能喪命。
所以,老侯爺夫婦一直喊顧偃開回來。可是,顧偃開卻用性命和大秦氏的婚事,讓老侯爺夫妻二選一。
最后,老侯爺夫妻敗給了兒子,親自去秦家求親。顧偃開迎娶大秦氏后,夫妻恩愛,只是沒有子嗣。老侯爺夫妻想讓顧偃開與通房生一個孩子:
老侯爺拿出家法孝道來威逼,老母涕淚懇求,顧偃開無奈從命,耐心撫慰好妻子,他前腳剛走,大秦氏后腳就對風流淚,她當著公婆的面不敢反駁,卻傷心不能自已,發熱病倒了。
最后,顧偃開兄弟們的孩子都出生了,作為嫡子要襲爵的顧偃開,卻始終沒有一個孩子。
不過,在侯府出了禍事時,本來不適合生育的大秦氏,卻拼死為顧偃開生下了病弱的嫡子顧廷煜。在過世前,還把一個說了婆家的丫鬟,指給顧偃開做妾。
然后,這個嫡子經常挑撥弟弟顧廷燁和老父顧偃開吵架,讓家庭不和睦。
溫柔賢惠,卻差點讓夫家「絕后」的小秦氏
小秦氏嫁給姐夫顧偃開做填房后,她為顧偃開生下了一兒一女。
兒子顧廷煒雖然是一個沒有多大志向的富貴公子哥,卻也老實本分,還迎娶了承平伯府的嫡女,夫妻二人過得也算和順美滿。
女兒顧廷燦卻是一個出挑的,不僅琴詩書畫樣樣精通,更是京城小有名氣的才女。所以,對著這樣一個懂事的女兒,顧偃開很是喜歡。
小秦氏也素來有美名,嫁給顧偃開后,更是經常施粥舍米,救濟窮苦。
不過,誰都不知道,小秦氏想奪爵。所以,小秦氏一直迫害顧廷燁。
只是,誰也沒想到,本來在大家眼里已經是「死人」的顧廷燁,居然能原地復活,還成了皇帝的寵臣。
于是,小秦氏坐不住了,為了不讓顧廷燁擋住她奪嫡大業的通天路,她做了很瘋狂的事情:
給明蘭和顧廷燁夫妻,制造矛盾,新婚第一天,就把顧廷燁的妾室通房,以及非婚生子女蓉姐拉出來,讓明蘭照拂; 因為王大娘子的原因,小秦氏聯合康姨母,要把康家庶女塞過來做妾; 將顧廷燁過世的原配妻子的娘家人找來,還把顧廷燁的外室曼娘找來,要將外室之子過繼給原配。而小秦氏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惡心明蘭和顧廷燁,順便把顧廷燁以前的「丑事」宣揚一番,證明顧廷燁不堪為寧遠侯爺; 看出明蘭與顧廷燁夫妻一心,想燒死明蘭,從精神上摧毀顧廷燁; 第二次火燒明蘭,并聯合邵氏和任姨娘想害死團哥,讓顧廷燁徹底「絕后」。
不過,小秦氏這樣做,終究是惡人有惡報。最后,小秦氏唯一的兒子顧廷煒在第二次火明蘭時,被當成叛軍,死在亂箭之下。她的孫子和孫女,也雙雙殞命。
嫁了人,還拿出作姑娘款的顧廷燦
原著中,小秦氏曾說過自己的母親不善理解,父親又愛附庸風雅。所以,才導致哥嫂接了東昌侯的爵位后,日子過得艱難。
可是,小秦氏嫁給顧偃開后,不僅管家理事井井有條,也頗有賢名。所以,小秦氏教養處的女兒顧廷燦也很優秀,明蘭第一次去顧廷燦的屋子時,都感慨屋子布置的十分出眾:
屋里自然擺設的十分清雅別致,既不鋪金灑銀,也不過分素凈,恰到好處的顯示了她良好的品味,驕矜的出身。一卷秀麗的畫軸,那麼簡單的掛著,只卷軸處隱隱露著青玉碎金,一本書,那麼平淡的擺著,一眼看去,竟是世間少有的孤本。案幾上一叢嬌艷的紅梅,似是剛從外頭折來的,插著的卻是千金難買的前朝汝窯白瓷花囊。
不過,顧廷燦卻是一個很可笑的女孩,明蘭來請安,她總找借口不出來。而且,才女顧廷燦很是看不上紈绔二哥顧廷燁。最后,導致顧廷燦與明蘭和顧廷燁沒說過幾句話。甚至,小秦氏中意的三個女婿人選,一個沒成:
1、忠敬侯府的世孫,也就是鄭家兄弟的大侄子,他比顧廷燦大一歲,性子豪邁熱忱
連皇家都敬重的鄭家,關心的是媳婦的人品。所以,鄭大夫人問與明蘭交好的弟媳小沈氏,顧廷燦人品如何,小沈氏笑著回答:
明蘭怎麼知道呀,那位顧七姑娘,明蘭去請安時大多不出來,便是出來了,也沒說幾句話。」
于是,婚事告吹。
2、長興伯府符家的次子,母家為一門兩總督三學士的梁家嫡女
符家也同樣關心顧廷燦的人品,所以,抓來的侄子符勤然問話。不過,也只問出了顧廷燦「長詩書,會歌賦,能畫擅寫。」
于是,婚事也告吹。
3、葛老尚書家的三子,年紀輕輕,已有功名在身
不過,這家人比較聰明,他們早就中意了中靖海侯家的姑娘。
于是,這次婚事不用告吹了,直接沒戲。
最后,因緣巧合之下,慶昌公主的三子韓誠對顧廷燦一見鐘情了。可是,婚后小兩口過的并不幸福:
韓誠寵幸妾室通房,還瞧了顧廷燦身邊的丫鬟; 寫出來的詩句還沒有顧廷燦的工整,這份貨色,便是入朝拜官,也是嫉賢妒能的料! 本來是夫妻吵嘴,公主婆婆也摻和了進來,給兒子送了兩個丫鬟。
不過,對于顧廷燦,自小服侍主子的丹菊,知道古代大家閨秀應該是這樣子的:
古代大家閨秀的教養做派,別說明蘭,就是斯文假仙如墨蘭,驕橫跋扈如如蘭,那都是謹守女兒家本份,女紅,看賬,規束下人,下廚挑弄,樣樣來得。
哪像顧七姑娘,整日拿一卷詩,舞文弄墨的不務正業,看人說話半陰不陽的,清高自詡,恨不能人人都捧著她,寵著她才好。
最后,溫柔敦厚的丹橘還加了一句 :「七姑奶奶這般,在夫家還擺姑娘架子,豈不是自討苦吃。」
甚至,連顧廷燦的老公韓誠,見了顧廷燦在心里都腹誹: 三十歲婦人做出這麼一副嬌花般的柔弱姿態,實在有些刺眼。
而且,明明是小秦氏教唆兒子顧廷煒,要燒死明蘭母子。可顧廷燦卻覺得是顧廷燁陷害繼母。還要寫托人寫奏折,狀告顧廷燁。對于顧廷燦的做法,她身邊的丫鬟和公主婆婆都覺得顧廷燦蠢的無可救藥:
公主婆婆:她又自嘲地笑了笑:「奇怪,當初,我怎麼沒瞧出竟是這麼一個蠢貨呢?」 顧廷燦的丫鬟:她實在不明白,像太夫人這麼精明強干的人,怎麼會養出自家主子這麼不懂世事的天真女兒來。
最后,顧廷燦被關進公主府陰暗潮濕靜房。
「秦家三女」的奇葩行為,源于原生家庭
原著中,顧廷燦一直把毀了秦家女兒的大秦氏當做偶像,大部分功勞來自小秦氏,而小秦氏之所以這樣做,大部分原因,來自東昌侯老夫婦:
知道女兒大秦氏不善理家,子嗣艱難。在得知寧遠侯府想休棄大秦氏時,東昌侯老夫婦哭求上門,讓寧遠侯夫婦放棄休兒媳婦的想法。
寧遠侯老夫人只希望嫡長子有個一兒半女,可是,東昌侯老夫婦只知道哭求寧遠侯府不要休妻,卻不規勸女兒接納顧偃開親近妾室通房,還鼓勵女兒拖著病體生育。
東昌侯夫婦對將大秦氏侍婆母吃了半頓飯,曾太夫人筷子還伸在半空呢,她就當著滿屋丫鬟婆子和妯娌的面,昏倒了的事跡贊不絕口。
聽了這件事的小秦氏很是憧憬,更是把這當做先進事跡宣傳給自己的女兒顧廷燦。而且,小秦氏還發現,讓女兒顧廷燦學習大秦氏的樣子,去討好顧偃開。所求之事,全部都會被應允。
而顧廷燦也發現了這個妙處,就更加賣力的扮演者「大秦氏」,更是以顧偃開和大秦氏的愛情故事,做為自己婚后的榜樣。
可見,東昌侯府的三觀,從根上就是崩塌的,更影響了小秦氏和她的女兒顧廷燦。所以,東昌侯府最后被皇帝以子孫不孝,奪了爵,抄了家,也是有原因的。
編后語: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長遠的。而東昌侯府的家教,是自私的,從來不為人家考慮:
東昌侯老夫婦只怕女兒低嫁,折損了侯府的面子,不顧大秦氏是病秧子,也要讓她為寧遠侯府嫡子媳婦; 東昌侯府的兒子和媳婦,同樣為了不出豐厚的嫁妝,不折損侯府的面子,讓小秦氏給顧偃開做填房; 小秦氏為了自己的委屈,決定嫁給顧偃開時,就發誓要奪爵。
可見,三觀,對一代人來說是重要性,而家教,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所以,教育孩子,不論富貴貧窮,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家教,都是必不可少的。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