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如故》這部電視劇,非常有意思。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反復去品,尤其是男主周生辰,他一生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值得我們細品。
01
少年喪父,他的教導因何而來
周生辰很小的時候就沒了親生父母,是被皇兄帶大的。于周生辰而言,皇兄是亦父亦兄亦君的存在。為了皇兄,周生辰十四歲的時候做了一件對自己特別殘忍的事——他把自己「開除」出皇室,「放逐」到邊疆。
十四歲的少年,隨了母親的姓氏,帶著少數的兵士去守邊疆,并且此生不回中州。
如此強烈的君臣之禮,如此決絕的離開,只是為了讓皇兄放心,他此生絕無爭奪皇權之意。他愿意為皇兄一生駐守邊疆,與風沙、白骨為伍。
少年周生辰的離開,讓皇兄少了幾分顧忌,也讓朝中老臣少了幾分隱憂。可無人惦記,那個在皇宮里長大的少年,是否能夠在這樣的生活里找到快樂和自在。他收和他年紀相仿的孤獨做徒弟,想給他們一個家。
可是,誰又曾想過要給周生辰一個家?他們需要一個溫暖的依靠,難道同樣年紀相仿的周生辰不不需要了嗎?
但周生辰仍舊義無反顧地離開中州,將自己永遠放逐出宮。此生,他別過皇兄之后,便再無家可歸。無家,自然也就沒了惦記,出征時便也無須回頭。
皇兄教會了他君臣、分寸,教會了他獨立、遠行,卻獨獨沒有教會他,要好好保護自己。甚至,在他離開的時候,皇兄還在他的身邊仍舊留下了「幫手」——軍師。
周生辰的分寸感,大多數來自于皇兄幼年時給他的教導,也有一部分源自于這位軍師在此后長達十數年的反復教導。他們反復提醒著周生辰君臣之禮、家國大義,讓周生辰時刻記住, 他是臣,在俯首于君。他是將,要征戰四方。
周生辰一生從不懷疑王兄對他的恩與情,但王兄是否真的待他親如兄弟,難說。我們只能從結局里看得出,周生辰一生心系天下、謹守君臣禮節,是因為自幼受到的教導,是那已經被刻入骨髓的記憶。
若不是這刻入骨髓的分寸感,周生辰最后不會「 撤軍」,也不會束手就擒。自然,也就不會如此潦草收場了。
02
周生辰始終謹守著分寸感
周生辰的分寸感非常強,無論是對于朝堂之上的劉姓族人,還是對于小南辰王府的家臣和王軍。周生辰不拘禮節,卻從來不會因為自己不拘,就放縱了眾人的規矩。
后來收時宜為徒弟的時候,周生辰的分寸感就表現得更加明顯了。抱起年幼的時宜送她回房時,會特地加一張狐皮以減少兩人身體的接觸,保護時宜的女兒家名節。
屢次與時宜獨處量,他也一直小心謹慎守著師徒規矩。即使后來他內心有所動搖,也不曾聽著桓愈的話貿然有所表示。他小心翼翼守著的,是自己作為小南辰王的分寸,也是時宜作為漼氏貴女的女兒家名節。
03
寫在文末
周生辰的一生都很悲,無妻、無子、無家,他唯一的親人是他的皇兄,那個帶大他的父親一般的哥哥。可這個哥哥是天家人,他會為了自己的天下親自教導這個弟弟要一生守護天下、守護子民。或許做為皇帝他是合格的,但是作為哥哥,他很失敗。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弟弟棄了皇姓、自我放逐,一生有家不能歸。眼睜睜看著十四歲的少年帶兵出征,從此與風沙為伍。
他從小教授他的分寸感、君臣禮節,讓他在最后要命的關卡放下手中的劍,放下所有,親令「 撤軍」。小南辰王沒有了,南辰王府覆沒了,王軍也從此沒有了。
一代英雄,就此沒落了。
周生辰一生的悲,都是他最愛的哥哥親手造成的。從小給他灌輸的君臣理念,讓他自小就認為自己天生應該去守護天下、遠離朝堂,讓他將自己的一生那麼輕易就拱手讓了出去。
如果再給周生辰一次機會,他會反嗎?答案是不會的!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從骨子里就認定了自己一生為守護家國大義而生。一生無論給他多少次的機會、多少次的選擇,他仍然會「撤軍」。
他最愛的哥哥,選擇了愛朝堂,而他,也隨著哥哥一起選擇了天下和子民。可以說,周生辰一生的悲,都是哥哥一手鑄就的。
這樣的兄弟情,當真不如平凡家庭更親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