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配享太廟、收過三次萬民書的王老太師,養出康姨母這樣心狠手辣的女兒感到奇怪,直到看見王老太太接替女兒在盛家撒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是啊,作為一個家境富裕的官家小姐,整日都在學習禮儀規矩管家識人,要不是身邊有個像林小娘一樣的生母做示范,康姨母能從何處學得如此狠毒?
起初看王老太太還比較講道理,后來見盛家不肯讓步就開始耍無賴,不惜以另一個女兒為餌,就知道她骨子里也是個狠角色,不過原著里的王老太太并沒有劇里改編得那麼蠻橫,她是最會權衡利弊的,一聽王家的名聲和女兒只能保住一個,果斷選擇了送康姨母進慎戒司,康姨母沒想到一向維護自己的母親會舍棄自己,撒開了嗓子破口大罵。
「你不肯救我,何必把我生下來,自己把我爹看得嚴嚴實實,卻總叫我賢惠婦道,我不如你的意,你就舍棄我,你不是我娘,你這個狼心狗肺的……」
雖然康姨母的反噬是王老太太過度偏愛下的自食其果,但是從康姨母的唾罵內容中不難聽出,王家三子皆由王老太太一人所出,并非是與王老太師夫妻感情難以插足,或者王老太師工作太忙,而是王老太太把丈夫看得緊,不許對方納妾收通房,這才導致了康姨母和王氏兩姐妹在那個妻妾成群合法的年代,難以接受丈夫和別的女人在一起。
想想也是,就連長柏這樣潔身自好的男人在原著里都有通房,還是因為從小目睹父親寵妾過度才導致他立志把納妾的權力交給妻子,白手起家的王老太師面對王老太太這樣不懂風情,只會教女兒管家認為讀書無用的女人,怎麼可能沒有外心,怎麼會不想找個知心人在身邊陪伴自己?再怎麼也不至于身邊除了王老太太,一個通房都沒有吧。
看著康姨母對待妾室和庶出子女的狠毒,不難想象王老太太年輕時是怎樣的善妒,又是如何對待那些想要跟王老太師在一起的女子的,尤其是夫妻倆帶著康姨母外放的那幾年,下屬討好上司贈妾的時候絕對不會少,康姨母懵懂年華就是看著母親處理那些女人長大的,王氏則因為被送去鄉下叔叔家錯過了這段言傳身教,不知道該拿妾室怎麼辦。
而關于王老太太善妒唯一享受到福利的就只有王舅母,王舅母嫁到王家好幾年無所出,王老太太從沒有提過納妾收通房的事情,就算是康姨母回家攛掇哥哥娶二房,都讓王老太太狠狠責罵了一頓,可見王老太太有多厭惡妾室通房這種惡俗,要是康姨母也能找到一個不納妾的丈夫,或許不會這樣喪心病狂。
只是王老太太也清楚自己是異類,她能拿捏住王老太師不讓丈夫納妾,卻不能把女兒也教得這般嚴苛善妒,只好按照世俗教康姨母賢惠容人,可康姨母瞧著母親說一套做一套的樣子,毫不猶豫選擇了學習王老太太的狠毒,但又沒有老母親拿捏人的本事,最終就把自己越活越變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