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洞房花燭夜更是四大喜事中唯一一個需要貼上「喜」字的,可見這件喜事,對于古人來說有多重要,畢竟在古代結婚就意味著傳宗接代、綿延子嗣,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十分重視。
而在清朝光緒帝的洞房花燭夜,他臉上不但沒有半分喜悅,還哭著對隆裕皇后說:姐姐,我尊重妳,但我們不能有夫妻之實,我下不了手!」
-1-
清朝的光緒帝,素有「悲情皇帝」之稱。4歲登基,卻只是慈禧太后操控的一個提線木偶。同樣是少年皇帝的順治14歲大婚、康熙12歲大婚,兩人都是14歲就親政了,而慈禧太后為了獨攬大權,直到光緒18歲才為他舉辦了一個選后大典。
光緒對于選后大典,自然是十分喜悅的,更幻想著在眾多年輕貌美的佳麗中,選出自己心儀的皇后,那必然是傾城之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光緒真的置身于選后大典時卻十分尷尬,因為可選之人只有五位,第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靜芬,也是都統桂祥的女兒,第二位和第三位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最后兩位是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
而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長得如花似玉、嬌美動人,引起了光緒的注意,當他想把代表皇后之位的玉如意送給德馨的長女時,慈禧太后卻突然吭了一聲:「皇帝」,并用眼神示意站在第一位的靜芬。
光緒一下子明白了慈禧的想法,又看了一眼靜芬,內心是一萬個不情愿,但為了可以順利大婚、早日親政,他也別無選擇。于是走到靜芬面前,將玉如意往她手里一放,就轉過身去不想再看她一眼,靜芬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后。
慈禧見光緒順了自己的心意,自然十分高興,但是她看到德馨家的兩位女兒長得實在太過搶眼,將來可能會被光緒專寵,對靜芬會造成威脅,就這樣慈禧把兩個選妃用的荷包塞給了長敘的一對女兒,而其中一位正是後來的珍妃。
-2-
選妃大典結束后,慈禧就開始耗費巨資為光緒帝籌辦了空前盛大的婚禮,當時正是國家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之時,而這場婚禮卻花費掉550萬兩白銀,如果用來買糧食足夠兩百萬人吃上一年了。
光緒在婚禮上始終強顏歡笑著,內心卻是五味雜陳,等到典禮結束,他步履蹣跚地走入了洞房,看著比自己大三歲的表姐隆裕皇后,他憋了一天的情緒再也忍不住,突然崩潰地大哭起來,對著隆裕皇后說:「姐姐,我尊重妳,但我們不能有夫妻之實,我真的太為難了!」
此時隆裕皇后的內心,也是十分崩潰的,她知道自己相貌平庸,根本沒辦法入光緒的眼,但卻沒想到兩人已經完婚了,光緒卻對她嫌棄到痛哭不止、下不去手。
大婚后,光緒帝始終沒有與隆裕皇后同房,甚至不愿意見到她。一方面是因為光緒對慈禧太后操控自己人生、婚姻、政事的不滿,而隆裕皇后又是慈禧太后的人。另一方面是隆裕皇后長相實在是平庸,還不喜歡讀書,沒什麼主見,讓光緒打心眼兒里喜歡不起來。
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中國待過20年,他的妻子給很多朝中大臣的夫人們都看過病,這些夫人眼中的隆裕皇后長得瘦骨嶙峋、彎腰駝背、皮膚枯黃、牙齒不整潔,性格也是比較內向,整天還一副苦兮兮的樣子,對琴棋書畫都沒什麼興趣,唯一的好處就是為人和善。但在光緒眼中她的「和善」就是沒主見,在慈禧太后這里她的「和善」就是好控制。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光緒帝都不喜歡隆裕皇后,甚至對她心生厭惡。
-3-
光緒帝一開始對珍妃和瑾妃也沒什麼興趣,但在接觸中,他發現珍妃能書善畫,博古通今,為人活潑開朗,慢慢地光緒帝將情感都寄托在了珍妃的身上。
光緒和珍妃算是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但二人的結局又都是十分悲慘的,八國聯軍進京時,慈禧太后命令太監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長達十年之久,在慈禧太后病入膏肓時,還不忘命人將他毒殺了,結束了光緒短暫而悲涼的一生,他半生傀儡,半生囚徒,最終只留下了「悲情皇帝」之名,讓后人為之感嘆!
而一生不被重視的隆裕皇后,卻活到了最后,在溥儀登基后,她坐上了皇太后的寶座開始垂簾聽政,但沒過幾年,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簽下了《清帝遜位詔書》,親手終結了大清王朝,也結束了千年的封建帝王統治。
隆裕皇后的這一舉動受到了無數人的大加贊賞,但她作為大清的皇后、皇太后,親手斷送了大清,她一直深感愧疚,沒過多久就郁郁而終了。
結語:
對于隆裕皇后而言,她這一生只有皇后的名份,卻從未得到過丈夫的半點憐愛,縱然慈禧太后把她扶上了后位,在后宮之中也沒有實權,一切都得聽從慈禧太后的,自己不過是個傀儡皇后罷了。
盡管她活到了最后,還坐上了皇太后的寶座,卻又使她成為了斷送大清朝的罪人,讓她內心飽受煎熬,但她這一生又何嘗有過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