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甄嬛傳》中,作為絕對大女主的甄嬛,她這一生中,先后和三個男人有過牽連糾葛。
第一個是青梅竹馬的溫太醫,第二個是當今天子雍正皇帝,第三個是天子的弟弟,果郡王。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為甄嬛與果郡王的愛情動容,果郡王深深愛了甄嬛一輩子,到最后,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甄嬛給他遞來的一杯毒酒。
其實,以當時甄嬛的能力,再加上果郡王的頭腦,兩人未必沒有機會逃出生天,但是果郡王卻選擇了服毒自盡,死在甄嬛懷中。
果郡王死后,甄嬛徹底「黑化」,但是,直到故事的大結局,甄嬛都不知道,果郡王之所以服毒,其實不是為了甄嬛,而是為了他想保護的另一個人。
最先走入甄嬛生命中的男人,他不是別人,正是太醫院的溫太醫。
溫太醫傾慕甄嬛,甚至曾經向甄嬛父親求娶甄嬛,但甄嬛向來是個很有主見的性子,她不像其他人一樣,以嫁一個合適的男子為終身目標,甄嬛的愿望,是希望自己能求得一份白首與共的感情。
甄嬛拒絕了溫太醫的求婚,就代表她必須進宮參加選秀,甄嬛在進宮前夕上香祈福,希望自己落選。
奈何甄嬛生了一張與已故的純元皇后極為相似的相貌,憑著這張臉,她就是想獨善其身,也辦不到。
后宮從來與爾虞我詐,陰謀詭計掛鉤,甄嬛不愿意承寵,也不愿意侍奉皇帝,為此,她不惜讓太醫溫實初給她調配了幾服藥,從此一直稱病避世。
可是,宮里的榮寵和爭斗,并不是甄嬛想要避開就能輕易避開,倚梅園那夜,甄嬛跪在雪地里向天祈福,不料卻遇見了因為思念純元皇后從而來到倚梅園的皇帝等人,當時,除了太監蘇培盛跟在皇帝身邊外,還有皇帝的親弟弟,果郡王。
皇帝正望著凌寒霜梅獨自傷神,冷不防聽見甄嬛念著詩句的聲音,他當即喊了一聲「誰?」
甄嬛受到了驚嚇,她不想被皇帝發現,于是佯裝自己是倚梅園的宮女,因為鞋襪濕了的緣故,不好面圣。
皇帝沒說什麼,但是果郡王卻覺得這女子不像宮女,一來是因為她念了一首「逆風如解意」的詩,二來是她的小像掉落在地上。
不知道出于什麼理由,果郡王沒有把他撿到小像的事情告訴給皇帝,皇帝卻因為倚梅園偶遇這件事情,讓蘇培盛去找人。
一個名叫余鶯兒的宮女冒名頂替,當果郡王見到余鶯兒的第一面,他就知道,這個人肯定不是自己和皇帝在倚梅園偶遇的宮女,不說她有沒有文化,她和果郡王撿到的小像,長得完全不一樣。
在這個時候,果郡王還沒有真正地見到甄嬛,但是在他心里,甄嬛的小像,已經給他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在深宮的日子乏善可陳,直到甄嬛和皇帝在御花園中偶遇。
因為閑著無事,甄嬛攜著流朱來御花園散心,她就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看到秋千,就興沖沖地要流朱推著她玩,可甄嬛沒有想到,皇帝卻在這個時候聽著女孩子嬌嬌悄悄的笑聲過來了。
當他看見在秋千上笑靨如花的甄嬛,皇帝的內心宛如驚濤駭浪,他想起殿選那一日,他一眼就看清了甄嬛的臉,因為她實在很像純元。
如今再遇甄嬛,難免讓他回憶起當年還在王府的日子,純元也是這般天真浪漫,讓他推著秋千玩。
可是當甄嬛發現推她的人是個男子后,她立馬收了笑容,誠惶誠恐地跪下,但是此刻的甄嬛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正是皇帝,而皇帝,也不愿意自己的身份嚇到她,于是皇帝編了一個借口,他說自己是果郡王。
甄嬛雖然疑惑,卻不敢明說,在她聽來的風言風語中,果郡王年輕有為,英俊帥氣,和眼前城府極深的男人不一樣。
但礙于身份,她終究沒有把自己的疑惑問出口,而皇帝也沒有向她解釋,就這樣,借著果郡王的身份,皇帝開始和甄嬛往來,直到身份被揭穿。
得知皇帝的真實身份后,甄嬛獲得了皇帝的寵愛,可是這個時候的她絕對不知道,當時皇帝借用的果郡王名字,會讓她日后的命運,與另一個男人糾葛在一起。
成為皇帝的寵妃后,甄嬛有了和真正果郡王見面的機會,然而這一次,甄嬛沒有像她與皇帝初見面時,被皇帝的謊言所騙過,反而是見果郡王的第一面,就知道他的身份。
果郡王是個無心權力的閑散王爺,他喝得半醉,和甄嬛開了幾句玩笑話,對于甄嬛來說,果郡王的行為有些冒犯,所以在她的第一印象中,果郡王是「不及格」的。
但是,當甄嬛在宮宴上被別人為難跳一曲驚鴻舞時,是果郡王吹著長相思,幫甄嬛伴奏。
甄嬛才情好,果郡王好風雅,若甄嬛不是皇帝的妃子,想來會和果郡王有一段緣分。
皇帝寵愛甄嬛,甄嬛很快有了身孕,但是在皇后和華妃的設計下,她驟然小產,這個時候,皇帝遠在皇宮外面為國祈福,而早對果郡王芳心暗許的浣碧,不管不顧地去尋求果郡王的幫忙。
這是果郡王第一次搭救甄嬛,在那之后,因為華妃的陷害,眉莊被禁足,甄嬛去探望眉莊時差點兒被官兵抓到,為了躲避官兵,甄嬛只好躲在一艘小船里,沒想到,小船里正坐著果郡王。
按照古代的規矩,妃子是不能與外男共處一室,但是果郡王卻沒有暴露甄嬛的身份,反而和她閑談起來。
兩人說著說著,果郡王隨身攜帶的荷包忽然掉了出來,正當甄嬛撿起來準備還給他時,卻意外發現了自己的小像。
一個男子貼身攜帶自己小像意味著什麼,甄嬛不是蠢笨的人,但她是皇帝的妃子,果郡王是皇帝的弟弟,兩個人是不會有未來,更不會有結果。
這份情意,只要甄嬛不點破,果郡王也永遠不會說出來,不會讓甄嬛為難。
甄嬛的生辰很快來了,為了討甄嬛開心,皇帝把這件事情交給擅長風花雪月的果郡王去辦,果郡王果然不辜負皇帝的交代,他讓荷花在四月份盛開,還給甄嬛放了滿天的風箏,其中用心,可見一斑。
在那個時候,果郡王遠離熱鬧,他只要遠遠看一眼甄嬛,看見她露出幸福開心的笑容,他便滿足了。
生辰過后,甄嬛的榮寵更是扶搖直上,與此同時,針對她的陷害也越來越多。
在皇后設計的「吉服事件」后,甄嬛徹底失去了皇帝的歡心,與此同時,她也得知了這麼多年的情與愛,竟然都是因為另外一個女人——已故的純元皇后。
心高氣傲的甄嬛,怎麼可能甘愿為人替身,她在虛弱之中誕下朧月后,堅決出宮。
而甄嬛出宮的決定,也讓她的果郡王的命運,聯系到了一起。
甄嬛在甘露寺飽受欺負,若不是果郡王一直在暗處幫助她,恐怕甄嬛早就被害死了。
當甄嬛不再是妃子,也不再是嫂子,果郡王對甄嬛的愛慕,再也沒有掩飾,可甄嬛失心失意,只愿下半生青燈古佛,不愿招惹是非,但是果郡王用一顆熾熱的心,打動了甄嬛。
果郡王知道甄嬛夜不安寐,為了讓她好好睡一覺,他在暴雨天給甄嬛吹笛子,而甄嬛顧不上自己身體,沖到雨中擁抱了他,至此,兩人定情,果郡王終于得償所愿。
為了未來,他們甚至想過以「假死」的方式,讓甄嬛徹底擺脫廢妃的身份,可是天有不測風云,果郡王因為被別人陷害,差點身死。
這個時候,溫實初卻給甄嬛帶來了「果郡王身亡」的消息,甄嬛如遭雷擊,不堪打擊,差點昏死過去,奈何在這個節骨眼上,甄嬛有了果郡王的孩子。
為了給腹中孩子一個遠大前程,甄嬛決意回宮為果郡王報仇,可是命運就是如此的造化弄人,果郡王九死一生回到甄嬛身邊,卻被告知甄嬛準備回宮的消息。
更為諷刺的是,皇帝竟然安排自己最信任的果郡王,親自去迎接甄嬛。
果郡王看著自己的妻子,她濃妝華服,神情冷淡,他不明白自己只是離開了一會兒,為什麼就失去摯愛。
而甄嬛,也沒有機會,更沒有立場,對果郡王說,我是因為我們的孩兒,才決定回宮。
當果郡王看著甄嬛以熹妃的身份浩蕩回宮,他的心里,一定比死了還難受。
回宮后,甄嬛如履薄冰,好在雙生子的降生,成為了甄嬛的保命符,不過,因為雙生子的月份不對,甄嬛在后續的滴血認親中,差點被皇后扳倒一局。
回宮后的甄嬛,與果郡王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在宮宴上,浣碧設計讓果郡王掉出了他一直貼身珍藏的小像,當甄嬛看見那張小像時,她的心不受控制地砰砰直跳。
喝醉酒的果郡王直勾勾地看著小像,此時此刻的他一定和甄嬛一樣,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凌云峰那段相依為命的日子,他們互訴衷腸,互傾愛意,甄嬛是他的妻子,是他一生一世的愛人。
面對皇帝的問話,果郡王直言不諱,那張小像,是他的愛人。
甄嬛眼眶微紅,可她卻不敢失態,若是她被別人抓到了把柄,別說果郡王,就是自己全族,都免不了一場死罪。
浣碧為了自己的私心,承認了小像是自己,皇帝樂呵呵地要給兩個人指婚,可果郡王臉上沒有半分的笑意,甚至還有一絲絲的絕望。
眼看著自己的丈夫要迎娶自己的妹妹,甄嬛內心的苦楚,可想而知。
沛國公的孟靜嫻和浣碧一起嫁給了果郡王,但果郡王只讓她們兩人當自己的側妃,他的正妃,他已經留給了再也沒有可能的甄嬛。
孟靜嫻是個很聰明的女人,在王府生活的日子里,她逐漸察覺到果郡王并不愛浣碧,愛的另有其人,于是她大著膽子,模仿了甄嬛,這才懷上果郡王的孩子。
盡管和孟靜嫻有了自己的孩子,果郡王還是沒有放下甄嬛,在甄嬛被皇帝疑心與準格爾有私情的時候,果郡王居然集結了自己的部下,要沖出去救甄嬛。
雖然果郡王有情有義,可他不知道,這是皇帝故意設下的一個局,皇帝已經開始懷疑果郡王和甄嬛的關系。
如此聰慧隱忍的果郡王不可能不知道皇帝的疑心,但是從凌云峰接回甄嬛后的果郡王,他早已對世俗沒有了任何的熱愛,他不在乎自己是生是死,他只在乎甄嬛。
在十分驚險的滴血驗親后,甄嬛原本以為有關雙生子的流言可以慢慢平息,可是果郡王為了她領兵出關,卻加劇了皇帝對二人關系的疑心。
為了避嫌,也是為了保護甄嬛,向來不問朝政的果郡王自愿領兵駐守邊關,無召不得回京。
但是,在果郡王給浣碧寄回來的每一封家書上面,都寫下了千鈞之重的「熹貴妃安」,而這些書信,都被皇帝安排的「血滴子」給查獲了。
果郡王和甄嬛的私相授受,讓皇帝想起了隆科多對烏雅太后的舉動,他心中憤怒,想要殺之泄憤,但是此時此刻的皇帝,早已拋卻了純元的影子,他是真真正正地愛上了甄嬛。
可惜,這份帝王真心,實在是來的太慢也太遲,皇帝不知道,此甄嬛非彼甄嬛,他曾經最喜愛的莞莞,每日與他親近,都只覺得惡心。
三年到期,果郡王返回京城,他知道,這一次回到京城,就是最后一次了,皇帝已經疑心他和甄嬛,甚至疑心甄嬛的孩子,果郡王不可能不保護甄嬛。
皇帝讓甄嬛代替自己宴請果郡王,甄嬛面色蒼白,魂不守舍,她借口要去更衣,實則是想找當初溫實初拿當初的假死藥,她知道皇帝終于要對果郡王下手了,她必須想辦法保全果郡王。
可是皇帝何其聰明,他沒有給甄嬛這個機會,甄嬛也毫無辦法,當她來到安靜少人的桐花台后,果郡王已經在等著了。
伺候的小太監給甄嬛端來了一壺酒,他說:「這是皇帝御賜的好酒。」
聽到這里,甄嬛便已明白過來,皇帝是想要一杯毒酒,親手了結果郡王的性命。
甄嬛與果郡王聊起曾經和過往,他們談論到一種夕顏的花,在很多年前,正是果郡王教甄嬛辨別了夕顏,在很多年后,盛開夕顏的桐花台,成為了果郡王的葬身之地。
夕顏此花,正如果郡王和甄嬛的愛情,只開一夜,沒有未來。
甄嬛聽果郡王說完一番有關夕顏的話題,她深知果郡王依舊和過去一樣,對她的情意從沒有改變過,正是因為果郡王的衷腸,甄嬛決定替果郡王赴死。
她給果郡王斟酒,說兩人還沒有飲過合巹酒,想要借此機會,圓了先前在凌云峰倉促成婚的遺憾。
這個時候,果郡王卻忽然對甄嬛提出一個古怪的要求,他讓甄嬛去把窗子合上。
借著這個機會,果郡王調換了兩個人的酒杯,將下了毒的酒盞,換到了自己跟前。
甄嬛雖然聰明,但她畢竟不是從小在宮里長大的人,不知道宮里有一種酒壺,叫做「陰陽壺」,只要輕輕撥動機關,壺嘴里流出來的酒,就會變成有毒的那一邊。
甄嬛并不知道果郡王已經換了酒,她以為自己快要死去,想要在最后時刻,再看一眼果郡王,并且將埋藏于心的秘密說出來。
可是當果郡王抱住甄嬛時,一絲鮮血,緩慢從他唇角流了下來。
甄嬛依偎在果郡王懷中,就像很多年前,他們在凌云峰一樣,她對果郡王說起自己的兩個孩子,甄嬛告訴果郡王,弘曕和靈犀生得一點也不像,一個性子安靜沉穩,一個活潑愛鬧,雖然調皮,但是很聰明。
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甄嬛以為自己馬上要死去,在這個當口,她不能直白地告訴果郡王有關雙生子的秘密,只能隱晦地提起,果郡王是何其聰明的一個人,他一定能夠明白甄嬛的言下之意。
可是當果郡王在她面前吐血時,甄嬛才恍然大悟,原來果郡王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已經把毒酒換到自己眼前了。
果郡王對甄嬛說:「嬛兒,我不舍得讓你為難,我也不能再保護你了......」
甄嬛心痛不已,她想替果郡王去死,可她忘記了皇帝有多麼生氣,如果甄嬛死了,甄氏滿門必定不能活,所以果郡王拼上自己性命,除了要保護甄嬛,給她換一個安穩前程外,還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如果甄嬛死去,甄嬛生下的雙生子肯定沒有活路,在未來的日子里,每當皇帝看見雙生子,就會想起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對于一個帝王來說,他怎麼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果郡王的臨終之際,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起了那個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喊過他一聲阿瑪的弘曕。
果郡王說:「弘曕和你生得很像。」
這句話足以表明,果郡王是知道雙生子是自己的血肉,他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服下毒酒,是知道只有甄嬛活著,雙生子才能有一條出路,如果今夜死的人是甄嬛,那麼皇帝肯定會對雙生子趕盡殺絕。
其實,早在果郡王去凌云峰接甄嬛回宮時,甄嬛就對果郡王說:「嬛兒祝王爺,兒孫滿堂。」
要知道,彼時的果郡王還沒有娶親,也沒有孩子,怎麼可能會兒孫滿堂?所以,甄嬛這句話是在暗示他,自己腹中已經有了果郡王的骨肉。
雖然孟靜嫻也為果郡王生了一個兒子,可是對于果郡王來說,只有甄嬛,才是他的妻子,所以他甘愿服毒,用自己的性命,保護他的血脈,他的兒子弘曕。
果郡王愛了甄嬛一輩子,而甄嬛,也回憶了他一輩子。
甄嬛與果郡王之間的愛情,只能空嘆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