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許許多多的職業和工作,而在這眾多的工作中,有一種工作雖然不常被別人提及,但是它在古代宮廷出現的次數卻非常多,那就是「試婚宮女」。
大家或許會在一些影視節目或者是視訊中聽到過「試婚宮女」這樣的稱謂,但是大家應該并不了解她們具體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她們的命運,那麼今天我就來帶大傢俱體認識一下什麼叫做「試婚宮女」。
古代對于婚姻制度十分重視,認為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應該有較高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婚姻也容不得差錯,那麼這就要求他們成婚之前彼此都了解過一定的相關知識。而男方相比女方來講,在婚姻大事中常占據更多的主導地位,所以給他們了解的常識也應該更多。
在宮廷中的皇子地位尊崇,成婚者也是相應地位世家女子,自然不能隨意馬虎,但婚前由于古代對男女交往的限制,彼此通常不能頻繁的相處。這個時候,試婚宮女就發揮了作用。她們可以為皇子們講解與妻子的相處方式,他們成婚的步驟,以及各個環節所要注意的地方。
這樣的話,可以避免皇子們因為不熟悉而在婚禮上出丑。此外,她們還可以教導皇子們男女之事,讓皇子們對這方面的知識更加熟悉。
而除了教導皇子們以外,公主也是她們的服務對象,準確的說,是通過考察駙馬而讓公主滿意。她們通過自己的親身接觸來了解駙馬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好或不好都會上報給公主,以此來讓公主對駙馬進行選擇。
只是與她們的必要性相對的,則是她們凄慘的未來。有人甚至覺得他們的命運比青樓女子還要更悲慘。至少青樓女子可以一定程度上決定自己的生活,且吃穿用度不用發愁。但是她們則不一樣。她們往往出身卑微,而這份工作會讓她們失去更多。
首先就是古代女子十分看重的貞潔,其次有時候甚至會喪失唯一的主子的喜愛。假如駙馬與公主成婚,而試婚宮女曾經侍奉過駙馬,有些善妒的公主可能就會心存怨恨,即使宮女是為了她而服務的。
另外的情況就是駙馬沒有與公主成婚,那麼駙馬則會心存不滿,認為是試婚宮女破壞了自己公主的婚姻,從而使自己的家族喪失了無限榮耀,那他們就不會善待試婚宮女。
所以綜合幾種情況來看,試婚宮女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當個妾罷了。如果受到寵愛倒還好些,如果是用之即棄,則下場悲慘至極。如花一般的女子就這樣遭受挫磨,無疑讓我們感到心痛難過,好在這樣的制度已成為過去,原生家庭不夠富足的女孩子,也能夠綻放自己的美麗。
以上就是關于試婚宮女的主要介紹,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其中一個比較出名的試婚宮女,那就是富察氏。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試婚宮女,而乾隆呢也是為我們所知的一位著名皇帝。
乾隆原名愛新覺羅·弘歷,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長壽和掌權最久的皇帝。父親為雍正的他也果然不負眾望,自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本領。由于他天賦極高,十分聰慧,還被接到康熙身邊親自教導,他的登基也是順風順水。
可以說有些人天生就是用來做大事情的,當上了皇帝的乾隆十分認真,緩解動蕩,懲治貪官。他還重視文物典籍,吩咐小心安置。也曾六下江南,臨危不亂。就連武藝上也頗有建樹。
可是在乾隆晚年,可能由于年齡的原因變得越發暴虐。不僅沒有了當初的沉穩,而且也還重奸臣,好奢靡之風。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起伏,后人對他也是褒貶不一。贊他的雄才偉略戰功赫赫,又怒他的文字之獄束縛人于條條框框之間以及加強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他的功績還是遠遠超過他的過失的。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順風順水,也不會有人一生中一直都一成不變。生而為人,我們總是會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誤。但是只要我們還有有功績的地方,那就有值得被看到的閃光點。而乾隆的閃光點無疑是雪亮的,身為后人所以我們可以肆意評價,但是如果身處其中,我們未必會有他清醒。
這就是對乾隆的簡單介紹,下面我們再來回歸談一談他的試婚宮女。他的試婚宮女雖然也是有富察兩個字,但是卻與富察皇后的意義大不相同。富察皇后出身名門卻溫婉節儉,并且大度賢良,深得皇上與太后的喜愛。但是富察氏卻出身寒微,僅僅只是一個滿洲鑲黃旗的包衣家庭。
也因為她這樣的身份,反而陰差陽錯的成了乾隆的試婚宮女。可能男人對于自己的第一任女子總是抱有一定的情懷,乾隆自然也不能免俗。
況且作為試婚宮女,富察氏善解人意,溫婉體貼,也自然就得到了乾隆的一定的寵愛,而且她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為乾隆生下了孩子,更是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試想一個女孩子為自己生了孩子,并且還是個男孩子。對于當時比較注重血脈和傳承的皇室來說,該是多麼欣喜若狂的一件事。而這對于乾隆皇帝來說也是各方面都得到了成長。做個不是那麼恰當的比喻,富察氏就如同每頓都要吃的白饅頭,不知不覺就推動了乾隆的身高,也成了乾隆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只是乾隆皇帝的寵愛,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她的生活,但是誰又知道這平靜的外表下否潛藏著未知的危險?富察氏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雖身為試婚宮女,但卻不像其他的試婚宮女一樣命運悲慘,反而受到了乾隆皇帝對她的愛護,并且及時的封為了妾室。
要說這在試婚格格里也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但是她卻在乾隆正式登基的前兩個月突然暴斃。我們其實不能知道她究竟因為什麼而死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受到了善待,但是對于試婚格格的一生來說,多半還是苦痛與危險并存的。
不僅如此,除了試婚格格的一生不由自己做主以外,他們的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欺凌。古代重嫡重長重身世。而試婚格格的孩子因為其母親身份常常會與其他嫡子格格不入。如果本身聰慧過人,得到長輩喜愛還好些。如果瘦弱敏感看起來不成氣候更會被他們的父親看做上不了台面。
富察氏生下來的孩子,因為乾隆皇帝的原因,他的身份也變得水漲船高,直接一躍成為皇子。可明明乾隆對他母親尚且不錯,對他卻是不假辭色。母親已經被追封為哲憫皇貴妃,但是身為富察氏與乾隆皇帝唯一的孩子,卻依舊得不到乾隆皇帝的善待。
人人都說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善良大度,母儀天下,對乾隆皇帝也是無微不至。所以當富察皇后深陷喪子之痛后又支撐不住去世的時候,乾隆皇帝萬分心痛。滿腔憤懣無處發泄的他一眼就瞧到了永璜這一個突破口,怨氣急匆匆的就噴薄而出,一股腦的發泄在了永璜身上。
永璜何其無辜,自小喪母,父親也并不把他當成唯一寵愛的兒子,他的愛說給就給,也說收回就收回。富察皇后并不是永璜的生母,永璜與她并不親近也無可厚非,但乾隆皇帝就是要抓住永璜的表情不放,覺得他喪失良心,枉為人子。
年輕的永璜并非心如鐵石,所以當父親經常貶低自己,并且明明確確的告訴自己,不會讓他成為繼承人時,應該也十分難過吧。皇宮里都是看人下菜,皇子們又何嘗不是舉步維艱?永璜擁有的太少本就敏感,父親又從來不顧及他的臉面,這使得他的人生越來越灰暗,也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
母愛已是夢境,父愛更是妄言,堂堂皇子,卻只能整日郁郁寡歡,立儲名單中他的名字填上又刪去,讓他本來就動蕩的內心更加混亂不堪,富察皇后葬禮上的父親言行更是磨滅了他唯一的希望,他終于在23歲這年不堪重負死去。
而乾隆呢?他就比較有意思了。他說他喜歡富察氏,但是富察氏活著的時候不去嚴加保護,作為一個皇帝,偏偏在她死了之后,給她一個體驗不到的封號。而對她唯一在乎的兒女又毫不上心。
在永璜死后,他還追溯了許多悲痛的詩句。悼念或是悔恨都不重要了,因為這對已經失去知覺的人豈不是無關痛癢。俗話說,遲來的深情比草都輕賤。人都不在了,活著的人說再多,也就只能被定性為作秀。
那麼乾隆是愛富察皇后的嗎?應該是愛的吧。畢竟在皇后死后,他就像發了瘋一樣,變得喜怒無常,失去了以往的冷靜。或者他是愛富察氏的嗎?或許也是有一部分的吧。畢竟他在富察氏死后表現出來傷心,又在她的兒子去世后表現出追憶。但是作為一個皇帝,我想,他最愛的始終還是他自己吧。
他一生風流,又愛好書情。可他的愛從未真正落在哪一個人身上。富察皇后和富察氏,之所以一個是白月光。一個在他心里留有余地。歸根結底是因為還沒有相處到實在忍受不了的時長。在她們喪失生命的時候也依舊柔情美麗。
活人與死人競爭,永遠都贏不了。因為活人在人眼前會一直變化,但是死人卻會讓人一直回憶她的好,直到把她神化為無與倫比的地步。
這就讓我想起了著名的李夫人,她真的很聰明,對于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女人色衰則愛馳,而她的拒不接見會讓對方一輩子都記得的是她最美的樣子。
幸而如今的社會,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需要女孩子憑借自己的美貌和自己所生育的孩子來穩固地位,反而只要自己有本領,自己就能做一家之主,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任。一切都在變好,糟粕理當丟棄。
孩子也并非完全歸母親所有,而是需要父母的愛共同呵護。沒有那麼多的孩子,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紛爭與欺凌。兄弟姐妹熱心幫扶,同氣連枝才是一個家庭團結的真諦。我們不要像乾隆皇帝一樣,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是要呵護家人與微末,共創美好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