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擠進《知否》里的硬核奶奶團,盛家祖母算一個,賀家老太太也算一個,可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貧苦人家出身,給富家小姐做陪嫁,最終把孫子培養成才,娶了侯門千金當孫媳婦的常嬤嬤。
常嬤嬤在《知否》劇中貢獻了好幾個名場面,一眼識破曼娘的偽裝,幫顧廷燁逃離蛇蝎毒婦人,其中最讓人拍手稱快的就是那場在寧遠侯府對康姨媽的指桑罵槐, 那架勢,那陣仗,那犀利的言辭,簡直無敵了。
一個沒什麼見識的鄉下人,一個陪嫁到侯府又脫離侯府的奶媽子,顧廷燁為何對她如此信重,明蘭為什麼對她也無比尊敬,百般照顧?
看電視劇的時候,覺得常嬤嬤贏在她對顧廷燁的好是出自真心的,實心實意的,近乎是護犢子般的疼愛,所以顧廷燁也從未把她當成下人,而是當成親人。
可看了《知否》原著才發現,常嬤嬤的成功并不是把顧廷燁當親兒子對待,而是她從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的位置,對顧廷燁也從未有過多的感情和過分的依賴, 她一直都在努力活出自我價值,從不是依附別人。
1,
常嬤嬤的出身并不好,結婚后家里很窮,生下兒子后也沒有休養身體的福氣,家里無米下鍋,她只能把兒子丟下,去大戶人家做奶媽。
當時白家的老太爺為人厚道,給她開的工錢也高,可是她雖然給白家小姐做奶媽,卻并不愿意賣身到白家,而是一直堅持保持自己清白人家的出身,為此當然少了很多的福利。
白家是富商人家,作為下人也能過上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可常嬤嬤并沒有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自己的自由身。
她不想一輩子都背著下人的名稱,她想讓兒孫刻苦讀書,考取功名,她想過上正兒八經有尊嚴的生活。
雖然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但常嬤嬤很重視兒子的學業。
本來兒子也有心求學,可娶的老婆卻是個目光短淺之人,看著周圍鄰居都在做生意賺錢,自己的丈夫卻每天捧著本書吃飽等餓,她就整天挑唆,讓丈夫放棄科考,安心學人家做個小生意,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本來考了許多年都沒有考中,再加上妻子整天的嘮叨,常嬤嬤的兒子就棄文從商做起了小生意,最終錢沒掙到,人也成了短命鬼。
孫子常年到讀書的年紀時,常嬤嬤堅決不讓兒媳婦插手孫子的任何事情,她親自給常年找私塾請先生。
明蘭看到常年讀書如此用功,就說讓她寫個文章出來,幫他送到自己的兄長長柏那里,讓他幫忙舉薦一下找個好先生。
常年覺得有明蘭的幫助肯定沒問題,就按照平時的水平寫了一篇文章,可常嬤嬤卻跟他說, 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文章寫得頂漂亮才行。
別人愿意幫助你,要心存感恩之心,但也要拿出自己十足的誠意,如果自己表現平平,只是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那不僅成功的可能性會降低,還會讓幫助你的人尷尬,下次別人再碰到機會,就不會想到要幫你了。
常嬤嬤入京是為了給常年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進京時顧廷燁給她們在郊區安排了一處院子。
常嬤嬤帶著兒媳和孫子孫女去侯府感謝的時候,兒媳從進侯府大門就被映入眼簾的富貴震驚了,錯落有致的庭院,名貴的花草樹木,精致的擺件,一向眼里只有富貴的常嬤嬤兒媳幾乎是一路流著口水走出侯府的。
回到家,兒媳就跟常嬤嬤抱怨說現在住的地方太偏遠了,不如讓顧候爺給換個好點的房子,看顧候爺和顧候夫人對常嬤嬤那麼好,如果她開口相求,顧廷燁一定照辦。
面對如此目光短淺又貪得無厭的兒媳婦,常嬤嬤破口大罵,讓兒媳婦立馬斷了這個念頭,以后也不準再提。
顧廷燁愿意幫助常嬤嬤,可她并不想過多的依附顧廷燁,她想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階級跨越擠入上流社會,這也是顧廷燁一直尊重信任她的原因。
2,
顧廷燁在經歷過曼娘的欺騙后,一直都不愿意再親近其他女子,常嬤嬤看到顧廷燁身邊連個伺候他的貼心人都沒有,就想著把自己的親孫女送給顧廷燁做妾室,她雖然有這個想法,也跟兒媳和孫女透露過自己的意思,但從沒在顧廷燁面前提起過。
她帶家人去京城安住后,帶著孫女去侯府拜訪,當時顧廷燁已經娶了明蘭,常嬤嬤看著夫妻兩個感情和美的樣子,就知道顧廷燁已經找到了一個貼心人,自己的孫女已經不需要來侯府了。
在侯府待了一天,常嬤嬤都沒有跟顧廷燁說要送孫女過來做妾這件事兒。回去后,孫女問她為什麼不跟顧候提,侯府的榮華富貴就在眼前,她也很心動。
常嬤嬤說: 「你看侯爺正經看過你一次沒?」
孫女回答說,那是他當我還是小女孩,如果進了侯府做妾室就肯定不一樣了。
常嬤嬤冷漠的說道, 你看新進門的顧候夫人跟你年紀差不多大,侯爺看她的眼神,是什麼樣的,是當成小孩子嗎?
在常嬤嬤看來,自己是正經的清白人家出身,即便是沒法給孫女找個富貴人家,但也能找個好人家做正妻。
嫁到侯府做妾,即便是顧廷燁看在常嬤嬤的老臉上善待她,但也是個低人一等的下人,常嬤嬤一輩子的堅持就是守住自己清白人家的出身,她自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孫女為了富貴,去做被別人拿捏著身契的妾室。
當初看著顧廷燁就一個人,想著把孫女送過去照顧一下顧廷燁,或許兩個人還能培養一下感情。
可看到顧廷燁已經娶到了貌美如花的明蘭,兩個人情投意合難舍難分的恩愛模樣,常嬤嬤就意識到再腆著老臉把孫女送到侯府,她也會成為多余的存在。
而且也會讓她跟顧廷燁的關系陷入尷尬的局面,顧廷燁若是拗不過她的情面收下了孫女做妾室,那她在顧廷燁的心中就不會再有以前的那種信重,若顧廷燁依從本心,拒絕了常嬤嬤,那兩人的關系也不會像從前那般親近了。
所以,就目前的情形來看,常嬤嬤沒有跟顧廷燁提送孫女進侯府為妾這件事,實在是明智之舉,睿智的決定。
常嬤嬤的孫子常年考中進士后,常家的門楣一下子光耀了起來,常嬤嬤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一個新科進士,當紅的人物,按理說應該很好說親事,多少豪門都在榜下捉婿,可常嬤嬤卻選了顧廷燁的私生女,那個身份尷尬的蓉姐兒做孫媳婦。
雖說顧廷燁給秋娘抬了身份,成了妾室,蓉姐兒也寄養在她的名下,成了妾室生的庶長女,可以顧廷燁的名聲,京城誰不知道蓉姐兒真正的身份,常嬤嬤為什麼愿意屈就娶這個身份尷尬的孫媳婦呢?
因為她從小看著蓉姐兒長大,也親眼看到在明蘭的教育下蓉姐兒的變化,知道她不會成為親娘那樣的人,所以才放心讓她嫁入常家。
常年跟蓉姐兒從小相識,進京后每次到侯府都想找蓉姐兒玩,兩個孩子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馬,雖然蓉姐兒的身份尷尬,但顧廷燁和明蘭都是真心愛護她,明蘭生的兒子也很敬重這位長姐,所以蓉姐兒在侯府的地位也不低。
若是侯府正兒八經出生的嫡女,肯定看不上常年這種剛出頭的新科進士,所以娶蓉姐兒,雖然虛名不好,但能落到最實在的實惠,而且攀上顧家這棵大樹,又跟文官清流的盛家結個拐彎親戚,對常年以后的仕途肯定有很大的助益。
常嬤嬤給常年安排蓉姐兒這門親事,真的很明智,什麼虛名都是假的,握在手里的實惠和好處才是真的。
3,
常嬤嬤這種聰明人是個很會處理關系的高手。
顧廷燁在離京時特意去了常嬤嬤的住處探望,言語中流露出希望她能多看顧一下懷孕的明蘭。
常嬤嬤當然知道他的意思,明蘭作為晚輩,在面對繼婆母的刁難時難免遇到難處理的事情,這種時候就需要常嬤嬤這種不是顧家的下人,但又能倚老賣老,又混跡于市井當中,能打會罵的人來出面,用一些非常規,沒禮法的手段去幫明蘭回絕一些無理要求。
在顧廷燁離京后,常嬤嬤就一直在留意侯府的事情,風平浪靜時她從不去侯府打擾明蘭,但當她知道小秦氏常常邀請康姨媽到侯府去擺架子,要明蘭挺著大肚子去請安時,她就知道自己發揮作用的時候到了。
她當著小秦氏的面兒,對康姨媽的那一場大罵,侯府既沒人敢阻止她,也沒人敢打罵驅趕她,只能由著她把康姨媽氣個半死。
事后,常嬤嬤也不邀功,只是一副把明蘭當親人疼,當恩人敬的樣子,這樣的人無論是做朋友,還是做家人,誰不喜歡呢!
常嬤嬤在權勢和富貴面前,一直都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始終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不應該是靠依附他人的成績,而是應該靠自己的努力。
她寧愿過苦日子也不入白家做下人,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兒孫創造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最終成功把一家人從貧苦的農耕人家,帶入科舉仕途,步入官場,躋身上流社會。
常嬤嬤的一生很勵志,也很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