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沈盛袁三家的貴妾,為何只有袁家的妾室笑到最后?

小九 2022/12/24 檢舉 我要評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很多貴妾。而最有名的就是沈國舅家的小鄒氏、盛家的林姨娘和忠勤伯府袁家的張姨娘。 那麼,這三位貴妾為何有名呢?

原著中,沈國舅家的小鄒氏和盛家的林姨娘晚年都不太幸福, 為何忠勤伯府家的張姨娘卻笑道最后?

沈盛袁三家貴妾,都出身何處?

其實,盛家的林姨娘和忠勤伯府袁家的張姨娘,都沒有沈國舅家的小鄒氏有排面:

滕妾——沈從興家的小鄒氏

沈從興本來是蜀邊的一個小官吏,他的夫人鄒氏的娘家也只是普通書香門第。但是,就這樣,鄒家也是看不上沈從興的。

不過,沈從興命好,在三王爺和四王爺拼個你死我活后,他的姐夫八王爺成了新皇。而沈從興也從一個小官吏成了國舅爺,還被封了威北侯。

只不過沈從興的夫人鄒氏命不好,沒有跟夫君享福,就一命嗚呼了。

鄒家人眼看著潑天的富貴要從眼前溜走,于是,一咬牙一跺腳,就把小女兒小鄒氏嫁了過去。

古代,隨著嫡女嫁過去的姐妹,一般稱為滕妾,而騰妾是貴妾。

小鄒氏嫁過去后,也一直以沈從興的妻妹自居,可以說,她是貴妾中的貴妾。

賤妾翻身——罪臣侄女林姨娘

按照規矩來說,林姨娘應該是賤妾。

因為,她的父親犯了錯誤,被抄了家。林姨娘的母親怕林姨娘被親戚害了,托關系,才把林姨娘送到盛老太太身邊的。

本來,盛老太太想讓林姨娘嫁到外邊做正室娘子,給她尋了好多耕讀人家。只是,林姨娘從小被窮怕了,就勾搭上了家中主君盛紘。

從小吃過苦的林姨娘很會察言觀色,知道如何討好盛紘。于是,林姨娘做了妾后,被盛紘寵上了天。

甚至,林姨娘的風頭都蓋過了盛紘的正妻王氏。

年紀最大的貴妾——忠勤伯府張姨娘

華蘭嫁人后,一直被婆婆欺負。所以,明蘭讓華蘭找壽山伯夫人求救。

于是,壽山伯夫人,為了壓制不懂事的弟媳婦,就給自己的親弟弟忠勤伯爺送了一門貴妾。

關于這位姨娘,華蘭的小姑子袁文纓曾這樣說:

「也不知姑姑(壽山伯夫人)怎麼想的,弄得個二十來歲的老姑娘,說也是規矩人家出來的,只是父母雙亡后,為了撫育弟妹耽誤了婚事,模樣性子都不錯,還會讀書寫字,爹爹很喜歡。」

三位貴妾,在各家后宅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三位貴妾過門后,都有各家的姥爺寵愛著。那麼,她們仗著寵愛,又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事情呢?

碾壓正室的小鄒氏

小鄒氏的姐姐過世,是為了救皇后娘娘。于是,小鄒氏嫁過來后,皇后娘娘很抬舉她,還給了她誥命——五品宜人。

不過,鄒家能把小鄒氏嫁過來,就說明這位小鄒氏不是個好說話的主。所以,她嫁過來后:

與正室夫人爭搶掌家權,在沈家后宅,不管什麼事都要插一手; 家里來了客人,她先跑出來接待; 正室夫人懷孕,家中有大夫來請平安脈時,她總要扣著大夫,惡心正室夫人; 知道自己的胎象不穩,故意將親姐姐的孩子,自己的親外甥推下水,然后她假裝救人,才沒了孩子,讓沈家人感激她; 攪亂外甥婚事,想把娘家侄女嫁過來;為了攀高門,鼓動大外甥女嫁去皇家,結果她和妾室爭寵;還想把姐姐的小女兒嫁去娘家。

總之,一系列的操作,都讓外人以為小鄒氏才是沈家的正頭主子。甚至,將沈家的鑰匙給了娘家,最后,在京城大亂時,招來毛賊。

比正室還體面的林姨娘

盛紘將林姨娘寵愛得無法無天,甚至,從祖產中給林姨娘鋪子、田莊。

就連嫁入永昌侯府的墨蘭,都很懷念小時候:

那時,她是父親最寵愛的女兒,生母林氏又那麼體面。出門游玩,或見人待客,哪個夫人不夸她漂亮,聰明,簡直比嫡出的那兩個還有大家風范。

而且,林姨娘仗著盛紘的寵愛,還做了很多壞了規矩的事情:

出場就是衛姨娘過世的最大嫌疑人;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讓墨蘭要尖,甚至,和如蘭、明蘭去搶; 為了墨蘭嫁得體面,不止一次跟盛紘提過王氏的嫁妝; 墨蘭毆打明蘭時,帶著自己院子里的婆子,去和王氏搶人; 在國喪期間,哄騙盛紘,讓他與自己的丫鬟通房,還有了身孕; 設計永昌侯府嫡幺子事情敗露后,還拿盛家的名聲威脅盛紘。

甚至,盛紘知道林姨娘在他背后用的手段,但是,仗著自己喜歡,也都任由她胡鬧。

所以,王大娘子說林姨娘把墨蘭沒教好時,盛紘也沒有反駁:

「老爺!說句您不愛聽的,墨丫頭好的不學,偏和那位一個樣兒,爺兒們興許喜歡,正頭的夫人太太們可最不待見那模樣。」

過門即碾壓正妻的張姨娘

張姨娘是壽山伯夫人找來壓著忠勤伯夫人的。而這位張姨娘是為了撫育弟妹,才耽誤了找婆家的。

原著中,張姨娘什麼都沒做,甚至是逆來順受:

正室夫人故意張嘴,罰跪,她一概受著; 正室夫人拿針扎她,她也不哭不鬧。

但是,她卻做了一件事,就是讓忠勤伯爺看到。

于是,忠勤伯府爺生氣,讓正室夫人去跪了祠堂。

三位貴妾,為何不顯山露水的張氏,成了贏家:

相比于小鄒氏和林姨娘,張姨娘顯得很平凡。但是,她卻是最后的贏家:

小鄒氏——被關進家廟

其實,小鄒氏會讓家宅不寧,沈從興是知道的。可是,他總覺得重罰小鄒氏,對不住妻子。放小鄒氏嫁人,她又不肯。

所以,沈從興對小鄒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直到,小鄒氏要讓公主把自己當正頭婆婆,每日請安。害的公主和沈從興的兒子關系很不合,結婚多年,一個孩子都沒有。

還將沈從興的大女兒嫁去皇家的衛王世子府,最后,大女兒年紀輕輕,就要幫老公養小妾。

要把沈從興的小女兒嫁回娘家,還蒙騙眾人說:「兩個孩子青梅竹馬。」

小鄒氏如此插手沈從興與原配妻子孩子們的婚事,終于讓沈從興怒了。甚至,直接怒懟小鄒氏:

「你姐姐說娘家的兄長們不成器,幾位嫂嫂也不像是能教出好孩子的樣兒,旁的多扶持些也就罷了,絕不能叫兒女趕這種親事!」

最后,小鄒氏被送進了家廟。

后來,沈從興與原配夫人的小女兒把她從家廟里接出來后,她已經是花白的頭髮,滿臉的皺褶,蒼老得不成樣子了。

林姨娘——被關進莊子里

原著中,林姨娘沒有死,而是被關進了莊子里。

只是,關進莊子后,她一直尋死覓活的。最后,康姨母給王氏一個法子,讓林姨娘消停了:

姨娘剛犯事那陣,被貶到莊子里后還不安分,不斷地尋死覓活,伺機逃出去。當時王氏正掌權,要收拾這個昔日的仇敵何其容易;便以防止林姨娘尋死為名,將她關進一間只有一扇小小高窗的小小土屋里,每日只給三碗豬油拌板。

林姨娘當然并不真想死,只好吃了,又沒得可走動,越吃越想吃,半年下來,便成了個肥豬婆。

不過,在莊子里成了肥豬婆的林姨娘,一直給自己的兒子長楓和兒媳婦柳氏送信,想要出莊子。

可惜,長楓為了自己的舒坦日子,不敢去管她。而柳氏卻跟林姨娘說:「等分家,自會接她出去享福。」

只是,原著都番外了,林姨娘還在莊子里做活。

張姨娘——貴妾中的紅人

為了養育弟妹成大齡剩女的張姨娘,嫁入忠勤伯府后,自然知道,在后院中生活,是需要依靠。

此時的忠勤伯府,忠勤伯夫人與她水火不容,又偏心嫡子。所以,張姨娘不用人指引,很自覺就向華蘭拋出了橄欖枝。

而且,在忠勤伯夫人要華蘭「周轉」一些銀子后,立刻反擊:

忠勤伯府少有灰色收入,田莊,鋪子,還有俸祿,幾筆進出項目都是明明白白的,袁家又素來節儉,從不大肆操辦,怎麼說這些年來,也該有些盈余才對,怎麼一要動土,就不夠銀子了。

最后,又不上一句: 「妾身進門不久,不敢妄言,可今日夫人說的厲害,似是二奶奶不拿出銀子來,咱家就揭不開鍋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

于是,忠勤伯爺立刻警鐘大作,去查了賬,發現家中的錢財都被忠勤伯夫人拿去接濟娘家了。

忠勤伯夫人得到的處罰是—— 永遠地失去了財政大權。

不久后,張姨娘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傍身!

編后語:不管是小鄒氏還是林姨娘,在家中的后宅里,都能呼風喚雨。

可是,她們卻亂了家中的規矩,導致家宅不寧。

而張姨娘嫁入忠勤伯府,卻是為了維持家中安寧—— 制止忠勤伯夫人的肆意胡鬧,免得把袁家弄散了。

所以說,只有蠢笨的貴妾,才會覺得掌控后宅,擠兌家中主母,才能得到人家尊重,彰顯自己身份。

聰明的貴妾,會拿住禮法,協助家宅安寧,讓眾人心服口服。

其實,如果林姨娘和小鄒氏不在后宅胡鬧,也不會一個被關進莊子,一個送進家廟。

甚至,英國公張夫人都曾說過: 「若是鄒姨娘能與我女兒和睦相處,倒也不妨為一樁好事。」

其實,古往今來,家中的事情,只要不逃出規矩和禮法,家族都能興旺發達的。

您覺得小編說得對嗎?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