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如懿看到水玲瓏身上的水仙花箔,為何如此生氣?

古月 2022/09/02 檢舉 我要評論

第二次南巡時,皇上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青澀的皇帝,他平定四海,手握大權,再不需要懼怕任何一方的勢力,可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追求刺激,不甘于這些年來只忙于政務,想要好好地晚樂一番,而他一手培養的狗腿衛嬿婉更是個催化劑,只一味順著皇上的心思,甚至和進忠秘密安排青樓女子侍候皇上。

這件事逐漸在民間以軼事的形式傳開,如懿看不下去,借著眾嬪妃與皇上第二天聚餐的機會提出自己要同衛嬿婉一起清理行宮周邊的西湖聲樂,以免驚擾皇上清夢。

皇上默不作聲,事後卻越想越氣,他氣如懿挑戰他的權威,氣如懿如此掃他的面子,于是命李玉給如懿送去雙麻年糕、千層油糕、蟹黃蒸餃,這些小食吃了都很黏牙,他是想提醒如懿堵上嘴,少說話。

衛嬿婉因著如懿叫她一同去清理行宮周邊聲樂的緣由來見如懿,如懿讓三寶把炩貴妃關起來,等候皇上的發落,炩貴妃不服氣,口口聲聲叫囂著自己是皇上親封的貴妃,如懿也毫不示弱,反復聲明自己是皇上親封的皇后。

就在這時,進保來向如懿稟報,皇上在壽心殿睡了半日,現在又回到船上,而且水玲瓏和她六個姐妹也都在船上,陪著皇上尋歡作樂,進保看著實在不像樣,只好來向如懿彙報。

如懿來到龍船之上,看到眾多女子正陪伴在皇上身邊。如懿命容珮帶她們下去,龍船上只留皇上與如懿二人。

皇上自稱自己大半生都在宮中度過,無一日不是嚴守規矩,如今見到一名宮外女子才會一時起了興致,不想卻被如懿打擾。如懿認為自己是為了皇上的清譽著想,她說那水玲瓏身上的衣服繡著團龍紋,手背上貼著水仙花箔,在城中到處炫耀,惹得城內流言紛紛。

團龍紋——源于唐代起源的紋飾,將龍的形體處理為圓形,宋代和明清瓷器上普遍運用。

團龍紋飾適用性強,龍形也完整,觀看效果好,因此運用十分廣泛。團龍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常見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邊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圖紋,使團龍紋華麗而生動。

四團龍」、「八團龍」等為明清的冠服制度,一件服飾上有四個或八個團龍是地位尊貴的象徵。最後發展為十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等。

水仙花是最能代表皇上的花朵,是多情,也表達了對如懿的愛。皇上讓水玲瓏這樣的人貼在手上,是故意氣如懿,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給別人。

如懿跪在皇上面前,以中宮之名懇求皇上顧念龍體,愛惜聲譽。皇上確認為如懿咄咄逼人,比不上孝賢皇后,甚至比不上炩貴妃。皇上認為炩貴妃會討自己開心,不像如懿處處頂撞自己。如懿望著皇上,感慨自己曾經的心上人已變,著實失望。

兩人爭執不下,如懿氣憤之餘,當場脫簪,拿起一旁的刀,剪斷自己的頭髮,對皇上說二人曾經結髮為夫妻,如今自己斷發為祭,獻給曾經的青瓔和弘曆。

皇上看著滿地斷發,十分生氣,下旨稱如懿已經瘋掉,不堪中宮之責,命福隆安送回宮中醫治,禁足于翊坤宮,加封嬿婉為皇貴妃。

太后得知此事,質問皇上為何送皇后回宮。皇上講述了斷發之事,原來滿人斷發只有兩個原因,一為國喪,二為喪夫,如懿此舉算是大大的不成體統了,這比拿個小人紮滿針詛咒皇上還過分了。

太后雖指責如懿出身名門之後做出此舉的確不妥,但也認為皇后如此必定事出有因,指責皇上與水玲瓏姐妹們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太后稱廢後是失德之舉,大清百年只有一次廢後,皇上萬萬不能步了世祖皇帝的後塵。太后知道皇上與如懿失和是因為彼此太過在意,若是貿然廢後,怕是皇上有一日會追悔莫及......

END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