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而有些肉,格外費媽。
處處刁難明蘭的康姨媽,就是一塊這樣的肉。
王老夫人為了生下這個女兒,硬生生煎熬了三天三夜。康姨媽呱呱墜地之后,更是讓老母親為她操了一輩子的心。最后還落了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痛得昏死過去。
王老夫人這個老太太,即便在《知否》強悍的老年團中,也是很能刷一波存在感的。
那氣度做派,那談吐心計,那剽悍膽魄,不愧是配享太廟之老爺子的枕邊人。老太太的強勢姿態,若沒親身經歷過刀光血影,是出不來那個范兒的。
這個女人,也委實不簡單啊。
康姨媽慫恿王大娘子給婆母下毒,被明蘭抓住人證物證,一定要除之而后快時,這位王老夫人就開始了她的表演。
軟硬兼施,紅臉白臉切換自如。一會兒以情動人,一口一個「賢婿」喊得情同母子;一會兒老臉一沉,一聲「盛大人」叫得冷若冰霜。一會兒窩心,一會兒誅心,把堂堂四品大員的女婿,搞得是坐立不安舉棋不定進退維谷。
康姨媽被墨蘭放走,逃去顧府,伺機殺掉明蘭,被顧二爺一劍穿心,結束了她可憎的一生。小秦氏深夜扶棺,將康姨媽的尸首送回王家。
王家大爺被小秦氏挑唆得火起,要沖去跟顧二拼命。王老夫人攔下了他。即便在痛失愛女的巨大打擊下,這個老太太仍然保持著極其冷靜的頭腦,一眼就看穿了小秦氏的險惡用心。
王老太太,比她的兒子可精明太多了。事實上,在這個曾經顯赫至極的鐘鳴鼎食之家,若論本事與強悍,沒人比得過王老太。尤其是天資平庸的大兒子,和個性魯莽的小女兒。
算起來,也只有那個費了三天勁才落地的大女兒,多少有點她的樣子,多少得了點她的膽子和手段。這一點,才是王老夫人對康姨媽萬千寵溺的深層原因。
在盛家談判時,王老夫人為康姨媽百般籌謀,唯恐無法開脫。可對同樣深陷困境的小女兒,卻豁得出去多了。盡管她知道這是在與盛家博弈,王大娘子或許不會受太重責罰,所以她決定豁出小女兒賭一把。
可如果換成康姨媽呢?她敢拿她去賭嗎?只怕不會。
王大娘子也在那一刻,看清楚了母親的偏心。「我原先還不信,現在才明白,母親你是真的不疼我啊!」
豈止是不疼。王老夫人壓根就看不上自己的大兒子和小女兒。一個畏畏縮縮,重振門楣無望。一個憨憨傻傻,在低嫁的婆家竟被一個小妾壓制了20年。
也就剩下個康姨媽,三天兩頭的,不是打死個丫頭,就是弄殘個小妾。盡管也沒占到啥大便宜,但一直心狠手辣不住的折騰……
在原著里,康姨媽是個極美貌的婦人。面若桃花,心如蛇蝎。長得美又有手段,王老夫人就偏好這一款。安分守己歲月靜好,那可不是老太太的訴求。
王家老爺子,三朝元老配享太廟,先前那是何等的風光。現如今不復鼎盛,費了老鼻子勁,才從外放重回汴京。
老太太雖已年邁,卻依舊野心勃勃。無奈兒子毫無斗志,混上個不大不小的朝官,就已心滿意足。王老太內心是失望的,一眾兒女中,唯有康姨媽跟她一樣,有熊熊燃燒著的炙盛欲念,以及鋌而走險的膽大包天。
王老夫人是深諳「富貴險中求」的,她領著兒子,深夜拜見皇太后,就是想賭一把。如果贏了,那他們王家就不單是為女兒復了仇,更能從此走上飛黃騰達之路。
皇宮邊的餛飩攤上,老太太2分誘導8分威脅,警告兒子若再不放手一搏,王家可就油盡燈枯了……
于是,這位強勢的老母親,在溺殺了女兒后,把兒子也推向了絕路。王家從此是真的沒落了。
有人說,一個強勢的母親,是家族的災難。這話,我是不認同的。強勢又愚蠢的母親,才是家族的災難。
王老夫人個性彪悍,心機深沉,絕對算得上是個厲害角色。但她的愚蠢,同樣厲害。在對待外人上,她很清醒。在對待兒女上,卻是一本糊涂賬,尤其是對康姨媽。
康姨媽自幼極盡榮寵,自視奇高,做事狠辣不擇手段。這些「作死」的質量,哪一樣離得開王老夫人的「灌溉」?在她眼里,這位大女兒才貌手段無人能敵,簡直就是給老王家爭光露臉的活招牌。
實際上,康姨媽心靈扭曲,又蠢又壞。王老夫人何其糊涂!
說到如何看待兒女,古代有一位趙母,那才真是人間清醒。
趙母,便是紙上談兵的主人公趙括之母。她的夫君,是一代名將趙奢。作為將門虎子,趙括自幼熟讀兵法,自以為天下無敵。跟父親探討起來,滔滔不絕,連身經百戰的趙奢都說不過他。
但趙奢卻從不肯夸贊兒子。趙母詢問原由,趙奢長嘆一聲說道:用兵乃生死存亡之事,但這小子卻說得那樣輕松。趙國不用他為將也就罷了,若是用他,讓趙軍全軍覆沒的一定就是他啊!
可后來,糊涂的趙王,偏偏棄用老將廉頗,任命趙括為統帥,跟秦軍開站。
趙母得到消息后,急忙給趙王上書,說趙括不可用。弄得趙王一頭霧水。別人家的老母親,兒子哪怕得個一官半職,都要高興得張燈結彩,怎麼你這個老母親就這麼特別呢?
趙母對趙王坦陳:當初這小子他父親,雖身為大將,卻跟率下的將士們打成一片,結為至交。大王您賞賜的財物,無論多貴重,全部分給軍吏謀臣。一旦上任,就不問家事,全身心撲在工作上。
然后,趙老太太又對比兒子說:如今您任命趙括為將,這小子立刻趾高氣昂,耀武揚威。手下的軍吏們嚇得頭都不敢抬。您賞賜的金帛,他全抱回家來,還到處看房子看地,琢磨著置辦家產。大王您以為他跟他父親一樣,其實父子二人判若云泥啊!趙括這廝,不堪大用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無奈趙王仍然一意孤行。
老太太只好說,既然如此,請大王答應我一個條件。如果趙括兵敗,希望只罪他一人,不要連坐趙氏家族。
然后,趙括就威風八面地領軍出征了。沒用多久,就被戰神白起打得支離破碎。45萬趙國將士,身首異處,白骨累累,哀鴻遍野。
這就是歷史上極其慘烈的長平之戰。
這個悲劇,本可以避免的。如果趙王聽了趙母的勸誡……
知子莫若母。趙母真人間清醒,慧眼如炬。不因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就謎之信服,更不會放縱寵溺,助紂為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如樹人。一個好母親,就是一個好園丁。她能清醒看到兒女身上的弊病,并及時修枝剪葉打藥除害。
她手中的剪刀,是用來剪去那些長歪的枝椏。而不是遞過去,讓他們一頓亂舞自取滅亡。就像王老夫人,對康姨媽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