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羅坤穿著工作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是一名水管工,當天的工作任務是搭建新房子里的水管。在加拿大零下20℃的寒冬,他與同事在一個幾乎只有木頭框架的「房子」里做工,因為太冷,當地人不愿意接這樣的項目。羅坤穿著厚厚的棉襖和靴子,手和臉凍得通紅,在「房子」里挖土刨坑、來來回回,把管道埋進墻里和地下。
他們一次就通過了檢查,建筑商又給了一個10套房的項目。「我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對我的工作沒什麼看法,因為收入確實很可觀,比國內外的大部分白領工資都高。每天工作三、四小時,月入過萬(加幣)并不難。」
2016年,羅坤還是北京某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年薪50萬(約新台幣2234137),每天坐在辦公室,沒有風吹日曬。為了孩子,他放棄了國內的工作,去加拿大安家。在國內時,他從未發現自己是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作為水管工,他在整個城市的口碑很好,客戶十分尊重他,這種成就感在國內創業時也未曾有過。
60后的老卡與羅坤一樣,有著名校名企的經歷,他家境不錯,妻子是沈陽一家企業的副總。2006年,老卡開始著手辦理移民。移民主要是為了女兒,她的成績去大學聯考不會很樂觀。老卡也面臨創業受挫,年近40的他在國內職場處境尷尬。
他們一家人到了加拿大,老卡開起了挖掘機和卡車。「我夏天干活,冬天休息。我很喜歡這種工作方式,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
【1】大家只看到高收入,卻不知道我吃過的苦
羅坤 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 70后 水管工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水管工,我下了不少功夫,這不比我國內的工作容易。
出國前,我是北京某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年薪50萬。但為了孩子,我放棄國內的一切,將手上的一個商標賣了50萬元。
2016年,我的妻子帶著兒子先來到加拿大倫敦市讀書,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在陌生環境里十分不適應,次年1月我辭掉北京工作,在完全不清楚華人在當地就業如何的情況下,成為一名陪讀爸爸。
憑借在國內打下的經濟基礎,我在倫敦安了家,并著手裝修新家。一年后,我的英語終于達到了技工所需要的八級水平。在學英語之前,我了解到不少中國人會學習飛機維修專業,因為體面而且回國后也能找到工作。
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在倫敦沒有華人水管工,而這里的華人并不少。或許是國內工作時養成的敏銳商業嗅覺,我看到華人水管工市場存在巨大缺口。
一開始,我以為這份工作只是又臟又累,沒想到它的門檻如此高。要成為一名水管工,畢業后要在有水管工執照的老師的指導下,才能以學徒工的身份工作。而有執照的水管工數量十分少,考試時雖然只考察理論知識,但前提是得有9000小時的學徒工工作經歷。
當時和我一起學水管工專業的60多人,目前為止只有4個人在做這份工作,很幸運,我是其中一個。
在專業課上,我總是第一個到并且坐在第一排。因為有許多專業詞匯,第一周的專業課我基本聽不懂,常常向老師請教問題,逐漸變得熟悉起來,下課也會一起聊天。
水管工專業畢業時,我的GPA達到3.94(滿績是4),其他同學基本是當地的高中畢業生,學習時并不認真,GPA在2.0-3.0之間。
按照加拿大當時的法律,學習一年只能拿到一年工簽,學習兩年就可以拿到三年工簽。水管工是1年制專業,之我又學了另一個1年制的電工專業。
畢業后,我和老師一起注冊成立了公司。老師最終能同意和我一起創立公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我在國內豐富的閱歷。實際也確實是這樣,后來公司80%的業務都是我帶來的。
今年1月份,我們承接了3套新house的水管搭建工作。當時戶外溫度在零下20℃,而這項工作是在一個幾乎只有木頭框架的「房子」里進行。因為是在寒冬,當地人不愿意做這樣的項目。
不同于國內的鋼筋混凝土,加拿大的房子一般都是木質結構。一旦漏水后果很嚴重,所以要求很嚴格,都是由政府專人來檢查。
那次施工,我們一次就通過了檢查。建筑商又把一個10套房的項目交給我們,也已經按要求完成。現在他還有46套聯排別墅,由我們和另外兩家水管工公司一起完成管道搭建。但他都是先把施工日歷發給我,說:「你們能做多少套,我就給多少套。」
水管工的工作強度雖然大,但我還是很愿意去做,身體上的不適應慢慢也會有所改善。我們一般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下班后或者周末,我還會做一些上門服務的工作。我服務過倫敦的大部分華人,有些老移民也會把我介紹給當地的西人。
當地西人水管工僅上門費就要100加元,我從來不收這些附加費用,收費在他們的50%以下。而且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大部分工作10分鐘就能解決。
我的工具、裝備算是北美最頂級的,價值1萬多加元,比我老師的都多。他在這方面不是很舍得投入,而我看到好的工具,從來不考慮價錢,只想讓我的工作更快捷、高效地完成。
閑暇時間,我喜歡釣魚、種花、種菜。加拿大湖泊資源非常豐富,吃魚幾乎不用買,半小時就能釣10多斤魚。今年,我把后院的草坪全部改造成菜園子,夏天的蔬菜根本吃不完。我還種了花期很長的大麗花,每天剪幾朵插在花瓶里,十分漂亮。
羅坤的菜園子
在社交平台上,我曾分享過一些工作內容,但大家似乎只看到了高收入,興致勃勃地問我如何成為加拿大水管工,卻不知道我曾經吃過的苦。單是給人家通下水道,我想很多人是受不了的。一打開下水道,糞便很容易噴濺到衣服,又臟又累。
在加拿大,沒有性別、年齡、工種歧視。藍領工人中午干完活,衣服很臟,去餐館吃飯不會遭到任何嫌棄。我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對我的工作也沒什麼看法,因為收入確實很可觀,比國內外的大部分白領工資都高。每天工作三、四小時,月入過萬(加幣)并不難。
我還認識一個90年代就移民來加拿大的朋友,他的工作是管理、出租、維護房屋。他手下有200多套房源,有管道問題都讓我去維修,還給我介紹有從業執照的電工等不同工種的老移民,帶我一起參加他們的聚會。熟悉之后,他們的客戶有需要水管工的,就會推薦我。
再過一年,我就可以考從業執照了。有無執照差別很大,而且工作時西人會問是否有執照。拿到執照后,我不想再像現在這樣辛苦地在工地上作業。畢竟我也快50歲了,我們打算再招幾個年輕人,我和老師就做一些舊house翻新或者其他輕松的活兒,每天只工作兩三小時。
【2】只要勤勞能干,一般都能在加拿大站住腳
老卡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 60后
2006年底,我開始著手辦理出國事宜。移民主要是因為我的女兒,她的成績在國內大學聯考不是很樂觀,而且變得越發不自信。
當時,我也面臨創業受挫,已經快40歲了,很難再找到滿意的工作,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
從學習雅思、遞交申請、到拿到簽證、2011年出國,中間隔了將近5年時間。我和妻子是大學同學,出國時她已經是沈陽一家企業的副總了,但為了女兒的未來,妻子最后也只能妥協。
1989年,我從東北大學畢業,當時還叫東北工學院,讀的是機械工藝與設備專業。畢業后分配到沈陽變壓器廠,可以說是沈陽最「吃香」的企業,意味著有了「鐵飯碗」。或許是因為骨子里那股不安分勁兒,不熱衷于人際關系,我聯系上一家機構,去日本當了兩年研修生。本來想學好技術回國好賺大錢,但實際上很難學到核心技術,我就直接去溫泉、工廠、飯店打工了。
正是在日本打工的那段經歷,使我不再眼高手低,變得踏實起來。1995年回國后,我進入一家日企工作了大概有10年,那是一家汽車配件公司。2003年,我已經成為生產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負責生產管理,手下有100多個工人。在外資企業,更高的崗位通常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基本沒有上升空間了。另一方面,工作壓力很大。
后來我干脆辭職創業,開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大概堅持了有三四年,說句不好聽的,「甲方就是我爺爺」,賺的錢也并不多,就趕緊懸崖勒馬了。折騰完這一遭,我年近40了。考慮到女兒的學業、當時的事業受阻,我們決定出國移民。
到了加拿大,我直接學習了類似國內藍翔那套東西,重型機械操控和卡車駕駛。在學習期間,政府會發資助金,基本夠租房子、吃飯,能穩定地過渡,不至于花「老本」。
我是11月畢業的,一整個冬天都沒有找到工作。作為新移民,沒有什麼人脈,只能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家家地去投簡歷,畢業時發的相關證書是「敲門磚」。我發現如果有介紹人,經過工頭的考察就能獲得工作機會。但對新移民來說,只能去投簡歷找工作。
和國內一樣,在加拿大工作也需要維持人際關系,但能否得到推薦、最終留用與否還是要看個人水平。工作雖然找得艱難,但真正開始工作后,充分理解「磨洋工」這個詞,慢工出細活,工友們作業質量確實挺高。
第一份工作是開挖掘機,基礎時薪是24加元,一天工作12小時左右。8小時以外就算加班,工資是基礎時薪的1.5倍,每個月6000加元以上(約合新台幣134048),這對一個技術工人來說是基本的,努力的話,月薪達到8000-10000加元都有可能。我曾經拿過最高的基礎時薪是40加元,現在經濟形勢不太景氣,找高工資工作不容易。
在加拿大,工人擁有更高的「自主權」。加班要看個人意愿,在任何一個工地,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工人覺得安排不當或者有安全風險,完全可以拒絕工作。工頭如果覺得工人水平一般,試工的錢也要照付,甚至會多發一些。
冬天,加拿大十分冷,比東北還要東北,冰天雪地的環境里不適合開展基建,修路、蓋房子、建油田都停了。所以冬天我也沒有工作了,那段時間每月可以領取2000加元失業保險,足夠家庭日常開支。
前兩年,我在冬天開過一段時間卡車。工資是按路程算,一般一天開1000邁,每天可以賺到五六百加元(折合新台幣一萬左右)。雖然收入高,但我還是覺得收入與付出不對等。因為路況、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很多,風險極高,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如果是去美國的話,出一次車要半個月,吃住都在路上,對身心的考驗極大。我覺得如果不是家里缺錢,沒必要干這個。
所以后來我夏天干活,冬天休息。我很喜歡這種工作方式,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生活,踢球、滑雪、旅行……或許是從小家庭條件不錯,父母在軍工廠工作,我物欲不是很高,咱中國人看重的房和車,我都擁有了。
老卡開著房車旅行
2014年9月份,我在加拿大買了房子,四間屋還帶個后院。雖然現在房貸還有一半,因為利率不高,我也不著急還清。我剛來加拿大時買的車現在還在開,還有一輛房車。
在加拿大,就算是沒什麼經濟基礎和背景的人,只要勤勞能干,一般都能站住腳。像我認識的一些華人,經過三五年的艱苦階段后,都是幾年上一個台階,收入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像我這樣的,算是比較懶的,不是那麼愿意掙錢。
【3】沒有996,只有我卷別人的份
黃晉澤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 90后 木工
2014年我大四,就讀于上海的一所大學,專業是市場營銷的中加合作(即可以到加拿大的大學學習)。我在加拿大讀了兩年,拿到了市場營銷和會計雙學位。
畢業季,我面臨兩種選擇,一個是回國,另一個是留在加拿大,先拿到兩三年的工作簽,再找工作辦移民。考慮過后,我決定拿下綠卡。我并沒有去找市場營銷相關的工作,最底端的白領工作工資很低,還需要浪費很多時間求職,我想著盡快找一個工作,先把綠卡拿到。
我去了家具店做銷售和倉庫,老板的開店經驗成功幫助我拿下綠卡。這份工作薪資不太高,只有2700加幣,中間我還做了其他的兼職,比如送外賣、搬家、去餐館洗碗,只要能賺錢,我都會去試試。
2018年,我看到一個軟裝木工招學徒的帖子,一小時20刀。我對木工是感興趣的,第一次和木頭打交道,是開搬家公司的朋友邀請我改裝房車,我們用電鉆把一塊塊木板拼接起來,組裝成床、灶台和柜子等房車必備品。未待改裝完畢,他就開著房車帶著狗,開啟了環游加拿大之旅,留下一條信息:我等不及了,我出發了。
黃晉澤在加拿大溫哥華島/受訪者供圖
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種子,我發現自己更適合動手的工作,本來學的專業就不是我喜歡的,一輩子要過得開心,找個自己擅長的。看到招聘貼的那一刻,綜合興趣愛好和薪資待遇,我決定試試。
招聘木工學徒的也是中國人,一個人沒什麼意思,就想招個學徒作伴,他和我年級相仿,我們慢慢從師徒關系發展成朋友。那段時間,我一邊做著銷售工作,一邊跟師傅學了兩個月的室內裝修。與電工、管道工和房屋框架的木工不同,軟裝木工不需要考證,開發商更傾向于你做了多久、做過什麼樣的工程,有相關的經驗,就比較認可你。
兩個月的木工學習結束后,我和師傅一起搭伙,給一個供貨商老板做出口櫥柜,一個月薪資3-4K加幣(約合新台幣7萬-9萬)。這對于我是個不錯的待遇,但老板會讓你不停地加班,一直壓榨你。
有一次因為物流的原因,加工的材料晚到了兩個月,本來需要三個月完成的工程,被要求一個月做完。我們為了趕工程,一個月做了250個工時,還天天被罵,說我們做得太慢,給我們施加壓力。
項目結束后,我們再也沒給老板打工過,而是做「包工頭」,組了個木工組,給當地開發商做軟裝。
跟開發商就沒有上下屬關系,大家都是平等的。大部分開發商不會限制工人的工作時間,只需要在工期內完成工作。我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準時吃飯,必須11點之前睡覺,盡量不加班。
在這邊工作,只有我卷別人的份。我有時候為了趕進度,加班到下午6點,不加班4點就走了。這邊在公司工作的藍領,一般是早上7點到下午3點。老外一般工作45分鐘,休息15分鐘喝咖啡,3點開會收工具,3:30已經出工地。公司不希望他們加班,加班需要付1.5倍薪水,開發商要求你加班趕進度,也會付額外酬勞。
在加拿大,大家不會因為你是藍領對你有「微妙」看法,我可以穿著工作服自在地在星巴克喝咖啡、去餐廳吃飯,服務員都是很開心的,因為一般藍領給的小費比較多。入門的藍領比大部分入門的白領薪水高。白領的起薪大概在2000加幣,像銀行柜員、記賬員,他們的薪資不會超過3000,哪怕是銀行的經理,平均月薪也只能達到4000左右。
而我賺的錢,可以開著dream car,有時間去健身、旅游,房子也是隨時可以買,沒啥其他方面的壓力。回國時,看見國內上班的同學胖的胖,脫發的脫發,被減薪、被裁員,買房壓力很大,我覺得過得比他們都舒服,別人看朋友圈也想不到(我是)藍領。
我去年只工作了6個月就回國了,今年我會工作一整年,有一兩個月不上班,應該能掙7到8萬加幣(約合新台幣160萬到187萬元)。目前我所在城市一套3層樓的house均價在60萬加幣,首付5%,月供1000-1500,最近在給我妻子辦綠卡,她來了后準備買房。大部分當地人30多歲有孩子才會考慮買房,他們存款比較少。
身著工作服的黃晉澤/受訪者供圖
我這幾年大機率不會轉行,我妻子要在加拿大讀博,我需要繼續上班賺錢。我的工作最近發展得不錯,開發商不停地塞工程給我們。
現在國內企業面臨藍領「招工難」,可能是待遇低、環境差,年輕人送外賣都不愿意進廠。我們這邊的工程,50%的工人是30歲以下,另外的50%是更有經驗的,他們可能是管理者或領隊。跟我們共事的水管工里面,我知道的就有4位女生,3個都是20出頭剛畢業,還有一個是中國人。因為體力限制,做木工的男性偏多,女性一般做水管工或油漆工。
「年齡危機」并不是懸在藍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基本上你有證書、有經驗,是不會失業的,我見過很多40多歲、50多歲的木工,見到他們都得喊大師傅,他們很受歡迎,訂單很多,只要身體還行,就能夠一直干下去。我之前認識一個捷克斯洛伐克大哥,40多歲,他已經有一份全職,開發商還請他下班去幫忙做工,因為藍領短缺,真的找不到人了。
加拿大只有3000多萬人,100萬以上的城市五六個,除去老人和小孩勞動力太少。作為移民國家,加拿大每年接受40萬新移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對于住房需求大,所以加拿大工程數量大,但藍領相對短缺。
我在短視訊平台賬號上分享了我的木工工作,有好多人私信問我,怎麼來加拿大做工。但現實情況很復雜,可能有家庭原因,或經濟上的困難。國內的藍領求職可以走正規招聘平台,但出國打工缺少權威平台,基本都是走中介或律所。但中介很多是騙人的,對于想出國打工的人,我建議,不要信中介。有個姐姐跟我說,她給中介2680,包機票簽證,到國外再旅游簽證轉工簽,肯定是騙人的。
出國務工的人,是很難來發達國家的,即使來了,因為你外語水平不高、沒有當地證書,從事的還是這邊最苦最累的活,不會給你買社保、保險,你沒有任何保障。最靠譜的就是直接去留學,正常拿到簽證。
(文中羅坤、黃晉澤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