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妃在九安山見到梅長蘇時,通過把脈得知梅長蘇中了火寒之毒。
靜妃很清楚,梅長蘇能夠脫胎換骨重新做人,身心經歷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苦。
因此,靜妃希望復活過來的梅長蘇能夠好好做人,她說: 「接下來的事情你不要管,讓我來做,我能辦到。」
這份堅決與肯定,和之前同靖王說的話,完全是兩種態度。
靜妃知道靖王即將參與太子之間的競爭時,只是淡淡地說: 「我力弱,幫不了你什麼……」
如今,看到梅長蘇的遭遇后,靜妃一反常態,想幫他完成未實現的夢想。
靜妃沒有說大話。
如果梅長蘇聽信她的話放棄了行動,靜妃絕對有能力去為舊人找出真相,還他們一個清白。
因為,靜妃的逆襲讓我們看到,看似「力弱」的她,其實是女版的梅長蘇,真正的狠角色。
靜妃原本是一名江湖醫女,從小跟著師傅四處行醫救人。
師傅去世后,靜妃跟著救命恩人林燮回到林府。
林家上上下下對靜妃都很好,林燮的妹妹林月瑤和她處得情同姐妹。
後來,林月瑤嫁給梁帝成為宸妃。
宸妃生下兒子祁王后身體一直不好,靜妃便以醫女的身份,入宮去照顧宸妃。
這一去,她也成為梁帝后宮中的一員。
後來,夏江和謝玉設局,林燮帶領的七萬赤焰軍命喪梅嶺。
緊接著,宸妃和祁王也離開人世。
林家、宸妃,是靜妃的兩座靠山,后盾沒了, 靜妃因此被梁帝冷落了十幾年。
后宮是個名利場,往往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一個妃子被皇帝冷落了這麼長時間,換作是別人,就算沒死,估計離瘋也不遠。
可靜妃身處逆境,卻從來不認慫。
靜妃有醫術,這是她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她的一技之長。
于是,在冷落期間,靜妃深耕醫學領域,不僅認真看醫書,還細心研究藥材。
有人說,宮里有御醫,靜妃研究這些有什麼作用?
首先,宮里雖然有醫生,可對于一個不受寵的妃子來說,御醫也不一定會將她放在眼里。
就算御醫想管,誰也不敢保證妃子生病的消息,能準時送到御醫的跟前。
畢竟對后宮來說,少一個妃子便是少了一個競爭者。
其次,妃子生病可以請御醫,那伺候她們的丫環們呢?
這時候,丫環們如果生病,只會因為主子身份低微而無人關心,在這種時候丫環也只能自求多福。
因此,靜妃研究醫術和藥材,不僅能救自己,也可以醫好自己的丫環。
有個很和諧的現象,靜妃雖然不受寵,可芷蘿宮的丫環們都很聽她的話。
要知道,靜妃和打入冷宮沒什麼區別,丫環們跟著這樣的領導是不會有前途的。
所以,一般人對這樣的主子,都會心生埋怨或是各種怠慢。
但靜妃的芷蘿宮,丫環們總是很認真地干活,不僅把庭院打掃得干凈得體,還種上藥材和鮮花。
在這里,可以看出靜妃的管理能力。
管理的至高境界,便是不管。
不想管人,又要讓別人聽從于自己,這時候就要看管理者的個人魅力。
而真正讓人能對其服從,一定是領導先把她們當成了自己人,或是救過她們的命。
這一點,梅長蘇也是這樣操作的。
后期的梅長蘇是個一推就倒的弱者,可他憑著過往對別人的好,還有自身的智慧,讓身邊的人都對他言聽計從。
靜妃也是如此。
靜妃在冷落期時從不自我憐憫,她一直在修煉自己的內功。
這是一個領導者,最應該具備的條件。
這就好比我們從事的公司突然遇到了危機,這時候下面的人為了飯碗而心慌意亂或是各種猜測。
此時,如果公司的老闆或是領導,能做到臨危不亂,也懂得自救。
那下面的人就會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跟著領導做好本質工作,然后等待一個翻身的機會就可以了。
正是因為靜妃懂得自我修煉,當梁帝和高公公在花園散心時,芷蘿宮飄著的藥香味引來了梁帝。
可如果只是藥味,梁帝很有可能去芷蘿宮看一眼便離開。
這樣的話,就算有十個高公公幫靜妃指引,結局依然不會好。
可靜妃卻接住了,她用推拿按摩留住了梁帝。
此后梁帝想找個安靜地方待的時候,總會去靜妃的芷蘿宮。
這是自我修煉的好處之一。
後來,言皇后突然暈倒,靜妃只是簡單地聞一下盛藥的杯子,就立刻判斷出皇后的不適是因為中毒。
正是有了她提供的線索,梅長蘇才發現了忠臣遺珠言侯爺。
這就是深耕自己熟悉領域的好處,關鍵時刻不僅能突出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
除了研究醫學方面的知識, 靜妃還拓展其它技能:針繡。
當靜妃和惠妃發現后宮有人要使用「情絲嬈」時,她馬上判斷出霓凰即將有危險。
隨后,靜妃純手工制作了一批香囊,并以送香囊為由接近了蒞陽長公主,由蒞陽將這個消息傳達給霓凰。
除了繡功厲害,廚藝也很精進。
靜妃得知梅長蘇便是林殊時,她以榛子酥作為回應,向梅長蘇傳達自己的心意。
而梁帝之所以越來越離不開靜妃,除了她的推拿技術好之外,也很喜歡靜妃為他做的各式小吃。
正是因為喜歡,梁帝在工作時,靜妃才有機會為他送上點心,也為高公公解救梅長蘇,埋下了伏筆。
如果說靜妃逆境時不慫,那麼身處絕境時,她的不慌張就更讓人佩服。
梁帝不在皇宮時,皇后聽信譽王的話去找靜妃的麻煩。
面對皇后的咄咄逼人,靜妃始終保持沉默。
其實,當時靜妃已經復寵,完全有實力和皇后對抗。
而且這件事明顯是皇后做錯,如果當時被罵的人是越貴妃,恐怕兩人早已開撕。
可靜妃卻選擇靜靜地跪在皇后的面前,任由她刁難。
靜妃不和皇后論輸贏,是正確的。
如果她和皇后吵,就算贏了又怎麼樣?皇后地位高,靜妃也無法處罰她,兩人只能算打個平手。
可是不吵,在梁帝眼里,靜妃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她會得到梁帝更多的憐憫。
事實也是如此,梁帝回宮得知此事后,就將皇后狠狠地罵了一頓。
後來,梁帝在生日宴上被要求重查赤焰案。
梁帝是個把面子看得很重的人,重查意味著他要向過去認輸,因此,梁帝大發雷霆后回到后殿。
這時,只有靜妃默默地走到梁帝的身邊。
雖然她知道自己此時說的話,如果哪一句激怒了梁帝,生活就有可能回到解放前。
可靜妃為了林帥、為了她的宸妃姐姐,冒死也要勸梁帝答應大家的要求。
如果沒有靜妃這臨門一腳,赤焰案恐怕難以重新翻查。
順境是最考驗人性和人品的階段,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在順境時懂得收斂鋒芒。
靜妃復寵之后,第一個生日就收到梁帝不少禮物,正是梁帝的重視,這才讓往日瞧不起她的人來紛紛前去祝賀。
靜妃第一次受到如此大的關注,她不飄也不狂,還第一時間跑去向皇后謝恩。
后宮的嬪妃再怎麼受寵,依然逃不出皇后的手掌心。
靜妃不想通過恩寵,去讓皇后覺得她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她的不招搖,不擺譜讓皇后覺得她膽小懦弱,是一個在后宮掀不起風浪的人。
這才是靜妃的目的。
只有讓皇后放松警惕,才能讓靖王在前方走得更加順利。
如果說靜妃頻頻示弱,是為了忌憚皇后。
那對待下人,更能體現靜妃做人的格局。
靜妃升職之后,黃主司親自拿著上好的干果前來孝敬她。黃主司見到靜妃后說:「以前有伺候不周的地方……」
這句話,足以說明靜妃在受冷落期間,不止一次被黃主司刁難。
因此,好不容易翻了身,不少人都會借此機會好好地報復一下對方。
可靜妃卻不為難黃主司,不僅說話客氣,該給的小費一分也沒少。
靜妃不是不擅長宮斗,而是不屑與人競爭。
侍女小新是夏江的人,後來因為她,靖王差點壞了大事。
小新身份暴露之后,原本注定是死路一條。
可靜妃卻只讓她說出真相,最后放了她一條生路。
面對敵人、仇人不是趕盡殺絕,而是化敵為友。
有句話說得好:「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和那麼有仇必報的人相比,靜妃的路注定能走得更遠。
靖王能成為王者,身邊少不了梅長蘇的籌謀和扶持。
可靜妃,從一個受冷落的妃子到皇太后,一路走來靠的全是自己。
是什麼讓靜妃堅持到最后?
是做人的格局,還有心中的仗義。
在她身上,「逆境不慫、絕境不慌、順境不傲」的特點,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我們也可以像靜妃一樣,保存實力,除了深耕自己熟悉的領域,還要拓展別的渠道為自己準備planB。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此我們要時刻儲備著滿滿的能量。
要不然,等機會來臨時想拉你一把,結果還找不到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