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福州市港頭鎮的一家銀行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只看見一群人圍著銀行窗口在嚷嚷著什麼,走近一聽,才聽到其中一位阿貝喊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賬戶里頭明明就有三千萬美金,怎麼可能只剩三千美元了」?
面對這樣的情形,銀行工作人員也是盡力地安慰著阿貝,并且也是委屈地說道:「 這不都給你看了嗎?真的只有3000多美元」,面對這樣的說辭,這一大群人顯然不能接受,怒氣沖沖地表示堅決要和銀行打官司。
原來,這一家人姓葉,為了一筆 3000萬美元的存款,他們跟銀行交涉了整整29年,花費了大量精力不說,還投入了十幾萬的費用,材料更是準備了一大堆。但到頭來,一家人還是沒有拿到錢。
葉和全
而且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銀行表示賬戶里根本沒有3000萬美元,而是少了一萬倍,只剩下3000多美元。
那麼,存在賬戶里頭的錢為何會莫名其妙地少了這麼多呢?是葉家人記性差還是銀行系統有貓膩?
對于葉家人來說,到銀行取錢這件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如今卻變成了奢望。在長達29年的時間里,葉家人幾乎無時不刻都在想辦法如何到底該如何取出這筆錢。
即使他們搭上了前半生的時間,卻依然表示后半生也準備跟銀行耗上了。畢竟這3000萬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就算按照如今的匯率來算的話,也將近兩億人民幣了。更重要的是,這筆錢是在三十多年前存進去的,加上這些年的利息,這個數字想必也是十分驚人的。
而要說起這筆錢的由來,葉家人表示還得從1987年說起了。
那時候的葉家兄妹居住在 港頭鎮的玉塘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里忙活,每年雖然掙得不多,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好不快哉。
玉塘村
而就在這一年的2月份,葉家人卻突然收到了一個噩耗—— 伯父王賢能在印度尼西亞去世了。
聽聞這個消息,葉家兄妹十分悲痛,整整幾天都無精打采,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傷感,主要還是伯父跟他們的情分不一般。
原來,王賢能早在12歲的時候,就跟著他的爺爺一同前往南洋了。到達印尼之后,就跟隨了曾祖母的王姓,取名 王賢能,并在成年之后就做起了生意。有著精明頭腦的王賢能很快就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王賢能年輕時候
到了70年代的時候,王賢能就已經開始做汽車配件和五金批發的生意了,不但賺了大錢,優秀的為人處世也讓他在印尼華僑界有了一定的聲望,一直被稱作是家族的驕傲。但如今才60歲的年紀就因為疾病不幸去世,自然是讓家族都為之悲痛。
而在悲傷之余,葉家兄妹也想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 伯父的遺產問題。葉家兄妹表示,伯父在生前幾乎將所有的遺產都存在了福州市的一家銀行,有 將近三千萬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一直在國外生活的王賢能,為何要將這麼大一筆錢存放在國內呢?而作為侄兒侄女的葉家兄妹憑什麼說遺產繼承人是他們呢?
原來,為了投入全部身心來打拼事業,王賢能一直到去世都是單身,膝下并沒有兒女,所以他們這些侄兒侄女,自然就成了繼承人。并且王賢能當年也一直將這些侄兒侄女們都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來對待的。
葉家兄妹
當年,侄子葉和全結婚的時候,前前后后一切的開銷都是伯父王賢能付的。除此之外,早在1977年,王賢能聽說葉家人住的房子全部老舊不堪了,他二話不說,就給家人們寄了四萬人民幣用來在村里蓋大樓房,如今樓房門前的那塊刻有 「王賢能奠基」的石碑也確實證明了其真實性。
奠基石碑
1983年,思鄉思親心切的王賢能幾經輾轉回到了國內,與分隔了50多年的親人們終于團聚一堂。除了給鄉親們帶了很多稀奇玩意和地方特產,王賢能還買了一台彩色電視機送給葉家兄妹,這也讓葉家,成了全村第一個擁有彩電的人家。
「我們來照一張全家福吧」,王賢能當著葉家一大家子人說道。
照片上面,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但是葉家兄妹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他們與大伯合影的最后一張照片。
全家福
王賢除了對家族親人十分照顧,同時也被當時國內改革開放的蓬勃局面所感染。于是在1983年的時候, 王賢能就表示自己要將所有資產全部遷回福州老家,并打算在老家開一個汽車運輸總公司。
當時葉家兄妹一位伯父只是一時興起,說說而已,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伯父竟然說干就干。在福州待了一個月之后,王賢能就去到了福州當地的一家銀行。
侄子葉和全回憶道: 「伯父當時第一次去那個銀行就存了1000萬美金,我當時跟他一起去的,當時工作人員非常熱情,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就這樣,王賢能成了當地第一個存款千萬還是美金的人。不僅如此,葉和全還表示伯父在1984年又回到福州一次,并分兩次往銀行又存入了2000萬美金。這也就是存款3000萬美金的來源。
在存完這3000萬美金之后,王賢能就回到了印尼接著處理他的生意。而葉家兄妹這邊在工作之余也時刻盼望著伯父能夠盡快回來振興家族。然而在三年之后,也就是1987年,非但沒有等到伯父回歸,反而是噩耗傳來—— 王賢能病逝。
王賢能
悲痛之余,葉家兄妹想到伯父在銀行還存著一筆錢。于是,作為僅有的親人,他們就想著幫伯父將這筆錢取出來,就算不取出來,也必須得知道那筆錢的下落。
「您好,我要查詢一筆錢存款,戶主叫王賢能」,葉和全拿著伯父的相關證件來到銀行找到工作人員問道。
聽到這個名字,銀行工作人員還特意重復一遍,似乎對這個名字印象非常深刻。這讓葉和全心里一陣驚喜,心想著肯定是伯父當年存錢太多,銀行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葉和全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又問了一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這筆錢現在究竟還在不在銀行里,有沒有人取走。
葉和全
對于這個問題,銀行的工作人員肯定地表示,錢確實還在。聽到這個消息,葉和全激動得手都開始發抖。于是又緊接著問: 「存款里面還剩多少錢?」,但對于這個問題,銀行工作人員卻表示,葉和全沒有資格查詢。
聽到這個消息,葉和全非常憤怒,作為唯一的親人,伯父已經去世,自己為何沒有權力查詢,于是嚷嚷著叫銀行經理過來。
隨后,銀行經理過來之后,也是向葉家兄妹解釋道:「這個確實沒辦法告訴您,我們只能夠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向有權的機關,并根據一定的程序來查詢,也只能夠向合法的繼承人去披露」。
銀行經理
雖然失望,但葉家兄妹也只能接受現實,于是灰頭苦臉地走了,臨走前,銀行經理告訴葉和全,如果想要查詢余額并且繼承遺產,可以去公證處做一份 繼承公證。
于是葉和全向周邊人打聽了一下,了解到想要辦理繼承公證, 首先得證明他們跟伯父的身份關系,而且還要提供伯父無配偶無子女的證明。這個條件如今看起來似乎十分簡單方便,但是對于那個年代,實際處理起來還是非常麻煩的。
因為那會還是80年代,由于外部因素,中國和印尼并沒有過多的接觸,沒有條件和資金支持的葉家兄妹想要出國去印尼取證明材料,可謂是異想天開。
所以沒有辦法的葉家兄妹,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伯父的錢躺在銀行里,成為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但葉家人并沒有想要放棄追尋大伯的錢,隔三差五,他們就會去銀行詢問一番,看看是否有人將這筆錢取出來。
葉和盛
但是每次銀行工作人員給的回復都是: 「錢還在賬戶里面,你們想要取出來的話,還是盡快去辦理繼承公證」。
就這樣,葉家兄妹在這種煎熬中度過了三年的時光。在1990年的時候,印尼外長訪華,兩國恢復了友好關系。所以葉家兄妹也能夠去印尼了。
葉和全簽證
于是在2002年的5月,葉和全歷盡千辛辦好了簽證,帶著全家的希望前往了印尼,并在當地找到了一位律師,愿意為他辦理材料。但是這材料也并沒有那麼好辦理,葉和全在印尼一待就是三個月, 并且前前后后還花費了將近20萬,最后才終于辦好了各種證明材料。
要知道,2002年的20萬可是多麼大一筆數目,在當地都可以買幾套房子了,這些錢也是葉家兄妹幾家人才湊出來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要是花費十幾萬,能夠取出那三千萬美元,那也是值得的。
在辦理好材料之后,葉和全立馬就買了最快的航班趕回了福州,在律師的協助下,也很快在福建省福州市公證處辦理好了繼承權證明書。自此,從1987年到2003年,16年過去了,葉家兄妹費盡周章,耗費大量精力物力,終于拿到了繼承公證書。
葉家兄妹辦理的各種證明
而就在他們以為能夠理直氣壯去繼承遺產的時候,才發現這件事并沒有那麼簡單。
拿到了公證書的葉家兄妹,在前往銀行的路上就像是中了彩票要去兌獎一樣特別開心,每個人的腦海中都閃過一絲喜悅,想著十幾年的「煎熬」終于可以得到回報。
到達福州市津泰路銀行的時候,葉和全找到了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自己要領取大伯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別存在這里的兩筆存款。說罷還將一大堆證明材料都遞進了窗口。可是工作人員接下來的一番話,可讓葉家兄妹全部傻眼了。
「您好,王賢能的賬戶余額有三千多美元,確定要取出嗎,取出的話還需要您提供其他證明材料……」,工作人員的話還沒有說完,葉和全就打斷道:「什麼,你剛才說里面有多少錢?」,工作人員再次重復了一遍剛才所說的話。
三千萬美元變成三千美元,工作人員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讓葉和全差點暈了過去。
在調整好情緒之后,葉家兄妹再次找到銀行,紛紛表示不可能,銀行絕對搞錯了,要求銀行給一個說法。特別是葉和全,他非常激動地表示自己當初是陪著伯父一起來的。
他記得那是1983年8月18號,他親眼看見伯父將一千萬美金存進了銀行,而且由于金額比較大,當時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還專門將他和伯父帶進了貴賓室,所以他對這件事印象非常深刻,并且自己那年已經23歲了,絕對不可能記錯。
這樣看來,王賢能存錢不假,如今的問題就是要如何證明伯父是否真的往里面存了三千萬美金。
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告訴葉和全,一般存款在銀行,特別是這樣的大筆存款,一定是有存單原件的,把銀行存單原件拿出來當做證明就可以了。可是說起這事,葉家人就更激動了。
葉和盛
原來,王賢能當初在這家銀行的存款屬于 華僑通信存款,是銀行在特定時期專門針對華僑設立的,客戶基于對銀行的高度信任,將存單寄存在了銀行,由銀行代為保管,是沒有義務將原始單據給到葉家兄妹看的。
也就是說這個存款單據葉家人根本拿不到,全部在銀行保管著呢,所以只有銀行最清楚王賢能當初有多少存款,這也就意味著銀行說的三千美元是有依據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銀行不給葉家人看原件呢,莫非真的像葉家人懷疑的那樣,三千萬美元被銀行給昧下來了?
一想到這,葉家兄妹就憤憤不平。一家人等了16年,花費了將近20萬,好不容易辦好了繼承權公證,到頭來3000萬美金卻變成了3000美金,這自然是讓人無法接受,于是葉家兄妹也火了,直接在銀行大堂對著工作人員拋下了一句話: 「我要去法院告你們」!
葉家人和律師
雖然葉家兄妹怒氣沖沖地要一紙狀書將銀行告上法庭,但走司法程序也并非易事,先不說其他阻礙,就單單說要起訴主張三千萬美元的話,這 訴訟費就是天價了,這對普通家庭的葉家兄妹來說,無疑是沒法承擔的。
那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在一家人都苦惱的時候,一個律師給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 先只提500美元,這樣一來的話,不僅可以確認。葉家兄妹合法繼承人的身份,還可以借助訴訟,弄清楚伯父究竟有多少存款。
果然,這個辦法還是奏效的,在法庭之上,銀行代表就將當初的那個存款單據拿了出來,雖然是復印件,但是上面的數字還是非常清晰可見的。
存款單據
存款單一共兩張,分別是在1983年8月18日和1984年9月3日,而這個日期,和此前葉家人說的日期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金額卻讓葉家人的心里涼了一截,因為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單據上面確實寫的是 3123.75美元。這讓葉家人完全不能接受,于是很快又提出了上訴。
隨著媒體的關注,此事在網上也有了持續的發酵,網友們也開始對王賢能這三千萬美金的存款展開了討論。
雖然有小部分人說是銀行的問題,但大部人網友都推文表示,肯定是葉和全記錯了,畢竟三千萬美金的現金,兩個人去存的話,那得拿多大的行李箱來裝。這個帖子一出,也引來了眾多網友的肯定,紛紛表示是葉和全記錯了。
眼看著網上輿論越來越不利,葉和全也站出來做了解釋,他表示當時是伯父攜帶的并不是現金,而是一種 美元特種貨幣,票面價值是一百萬一張,形狀比美元長一點,總共帶了30張回國,總價值三千萬。
葉和全
那麼,美國真的會有這樣的美元特種貨幣嗎?
而對于這種說法,銀行的反應似乎是有點業內人看門外漢的反應。銀行經理解釋到,在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后,并沒有發現美國發行過這麼大面額的鈔票。
而且銀行還翻閱了1983年的相關外匯記錄,記錄上面顯示1983年整個福州地區的個人外匯存款折合美元也僅僅只有79萬美元,并且這其中包括了當時可以存款的所有外匯幣種。所以事情到了這里就已經很明顯了—— 葉和全記錯了。
外匯記錄
2011年8月,福州市中院二審表示,一審認定存款金額的依據不足,案件需要發回重審。葉家兄妹看到這個結果,本以為是看到了一線希望,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法院最后的判決,非但不是希望,反而還給了他們當頭一棍。
原來,王賢能屬于印度尼西亞公民, 他存在銀行的遺產屬于動產,按照繼承法的相關規定,被繼承人死亡的時候住在哪里,就應該按照當地的法律判定動產。而按照印度尼西亞的法律來確定繼承關系的話,此前公證書是法律適用錯誤, 葉家兄妹是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
而且,法官還表示,葉家人此前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公證處所開具的公證書只是作為查詢數額之用,根本不能用作繼承人的證明。
公證書
所以在2014年5月4日,鼓樓區法院依法作出裁定,駁回葉家人的起訴,維持原判。就這樣,此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
這樣的結果對于葉家兄妹來說,這對葉家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一擊,三千萬美元如今卻變成了黃粱一夢,二十多年來的苦苦追尋,最終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要說葉家人之所以會僅憑一個腦海里的印象,就確定大伯在銀行存了三千萬,那可能是伯父對他們的出手闊綽,讓葉家兄妹有了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