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改編成為電視劇,都會刪除一些人物。對于,現在魔改的影視作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當之不愧的優秀作品。
不過,因為劇情需要,這六個沒有出場的人物。至今,讓小仙兒覺得可惜:
想要知道劇中未出場,卻是原著中很出圈的六個人物,究竟有什麼精彩的故事。首先,要知道他們和主角顧廷燁和明蘭,有著什麼樣的關系:
最給力小姑子,忠勤伯府袁文纓
袁文纓是忠勤伯府的嫡女,華蘭的小姑子。
本來,袁文纓和明蘭認識,只是依靠著華蘭這層關系,明蘭可以喊袁文纓一聲姐姐。不過,袁文纓的婆家是壽山伯府,壽山伯家的三女兒嫁去了永昌侯府。
就是這樣彎彎繞繞的親戚關系,才讓明蘭在華蘭兒子的滿月酒上,認識了梁夫人。然后,梁夫人看上了明蘭,卻被墨蘭搶了頭彩。
而后,墨蘭在永昌侯府的很多八卦,都是袁文纓傳回來的。
不過,袁文纓是一個給力的小姑子,也是她的存在,證明了母親忠勤伯府夫人,到底有多麼無賴。
綠茶代表,康家的嫡長女
康允兒,是康姨母的女兒,王大娘子的外甥女。因為康家沒落,十七歲時,婚事還沒有說定。
原著中,王大娘子想讓康允兒做長柏的媳婦。甚至,在長柏中了二甲第五名的進士后,王大娘子就邀請康允兒來家中小住。
不過,王大娘子的小心思,被盛紘看破了。背著王大娘子,給長柏說了海家的嫡次女。
最后,康允兒由盛老太太牽線,嫁給了盛家大房的嫡次子盛長梧。就此,康允兒不僅是王大娘子的外甥女,又成了侄媳婦。
而明蘭,可以從王大娘子喊康允兒表姐,又可以喊康允兒二堂嫂。
顧廷燁的西席,公孫白石
公孫白石出身于陜南中層小士紳之家,在參加了科舉屢次不中后,就不考了。然后,拋下妻子,跑去游山玩水了。
公孫白石本來就是一個奇怪的老頭,他在游山玩水的路上,碰到了一群劫財還要滅口的山賊,被顧廷燁所救。
最后,公孫白石就跟著顧廷燁,成了顧廷燁的師爺。影視劇中,顧廷燁能成為皇帝寵臣,明蘭能活捉康姨母的的妙計,在原著中,都是出自公孫白石。
盛家小透明——盛長棟
盛長棟是香姨娘與盛紘的孩子,是盛家的庶四子。明蘭的庶弟,顧廷燁的小舅子。
原著中,盛長棟和明蘭的關系很好。而且,在墨蘭毆打明蘭時,盛長棟是扳倒墨蘭的主要證人。
并且,探查出永昌侯府梁夫人想要明蘭做兒媳婦真正目的人,也是盛長棟。
扳倒林姨娘的關鍵人物——菊芳
菊芳是林姨娘的丫鬟,不僅識字,還是一個杏眼桃腮,眉目含情的美婢。
林姨娘為了套牢盛紘,在國喪期間,就將菊芳塞給了盛紘。菊芳頗得盛紘的喜歡,甚至,還有了身孕。
而她由盛老太太做主,給盛紘做了妾室。所以,如果說菊芳和明蘭有關系的話,在某種意義上,她應該算是明蘭的「小媽」吧!
上下跳動的任姨娘
任姨娘是邵氏的貼身丫鬟,後來,被她塞給了顧廷煜做妾。
本來,明蘭和任姨娘并無多大瓜葛。可是,在京城第二次病變時,任姨娘串動邵氏,險些害了團哥的性命。
甚至,又將顧廷燁和顧廷煜的兄弟恩怨牽扯了出來。
這六位人物身上的故事,精彩之處,在于有的人身在泥潭之中,卻異常清醒;有的人得了恩惠,卻像朵小白花似的,惡心人:
為嫁妝違抗母命的袁文纓,是華蘭碾壓婆婆的開始
袁文纓的母親是忠勤伯府夫人,忠勤伯夫人是華蘭的婆婆。而這位婆婆對華蘭,可是各種打壓。
在袁文纓即將出嫁時,忠勤伯府夫人為了女兒出嫁能體面,要求華蘭拿出自己的陪嫁莊子——京郊足有十幾頃的良田。
就此,很少震怒的忠勤伯爺怒了,還牽扯出了一封休書:
「母親曾當著大姐和妳我的面說過,妳為人愚蠢貪婪,見小利而忘大義,難堪嗣婦,奈何已有兒女。母親臨過世前,叫我寫下休書,她自己親在后頭寫了話,言道,袁氏能起復爵位著實不易,實乃繳天之幸,再不可有任何紕漏,若妳朽木難雕,累及家門,就不必顧忌妳為二老守三年孝,盡可將妳休出門去!那休書如今可還鎖在祠堂祭桌上!」
不過,袁文纓雖然有忠勤伯夫人這樣胡攪蠻纏的娘親,卻也是個明事理是好姑娘。所以,在母親忠勤伯夫人撒潑時,她闖進屋子,說明自己不能要華蘭嫁妝的四點:
先是體恤忠勤伯夫人用心良苦:我知道娘是為了女兒好; 婆母,是自己的親姑母,哪怕不帶一分嫁妝,姑母也不會難為她; 姑母本就是袁家出去的姑娘,袁家有幾分產業,她自然是清楚的,如果突然帶著華蘭的田莊,或者許多銀錢過去,以姑母的性格,反而會瞧不起她; 華蘭過門后,拿自己當親妹子看,如果忠勤伯夫人非要搶了華蘭的嫁妝填補自己,以后的姑嫂該怎麼相處。
而經過這件,袁文紹開始真真正正的心疼華蘭了:
「妳以后也不要事事順著母親了,若母親再有什麼索求,妳便來告訴我!妳若身上爽利,明兒把秋娘那四個丫頭賣了!」
并且,鄭重地對華蘭承諾:「妳放心!妳的嫁妝以后我一點一點給妳補回來!」
如果劇本袁文纓這個人物沒有被刪除,那麼,忠勤伯夫人為女兒搶奪華蘭嫁妝這場戲,一定是重頭戲。
被華蘭夸贊的康允兒,實際是個不懂恩仇的糊涂人
康允兒是康姨母的女兒,嫁給長梧后,婆母李氏想著她是官家小姐,去了京城,又有母親和王大娘子護著,怕康允兒會是第二個王大娘子,怠慢自己的兒子。所以,康允兒的心中很是忐忑:
生怕婆婆發話叫她留下來,那京城花花世界,長梧單身一人如何守的住?就怕夫妻再見時,不知多出幾個小的……
最后還是明蘭提議,讓康允兒和夫婿長梧一起去京城赴任。
縱觀康允兒,婆家家境殷實,夫婿待她極好,更有王大娘子為她保駕護航。而她呢,都做了什麼:
明蘭被康姨母刁難時,康允兒只在心中祈禱母親不要再說了; 康姨母給顧廷燁塞妾,康允兒只求明蘭看在她的面上,不要再生康姨母的氣; 康姨母搶了如蘭的婚事,康允兒只是帶著兒女上門哭求王大娘子原諒; 康姨母被關慎戒司后,康允兒時常看望母親,并且在過年的時候,在壽安堂門口哭求盛老太太原諒她的母親。
康允兒為了救出康姨母,還寫血書給顧廷燁和明蘭。最后,康允兒徹底惹怒了婆家人。夫婿長梧看著冥頑不靈的妻子,也同意母親李氏的提議——迎娶平妻。
對于康允兒,華蘭曾說過:
「我只是憐惜允兒表妹,這些年來,她憐老恤弱,施粥舍米,沒少做善事。黑烏鴉窩里飛出只白鳳凰,這算怎麼回事。」
不過,康允兒沒有出場,卻讓影視劇版中,明蘭將康兆兒送回宥陽的劇情,有點突兀。而原著中,康允兒和康兆兒是嫡姐和庶妹的關系。所以,明蘭對康兆兒,本來本來是有打算的:
康兆兒若是為了富貴嫁入侯府為妾,明蘭就將康兆兒塞給盛長梧,讓康允兒和康兆兒共侍一夫。
但是,明蘭憐惜康兆兒也是庶女,而且,康兆兒在康姨母手下的生活,很是辛苦。于是,明蘭還給康兆兒準備了另外一條出路:
「我們盛家在宥陽也有些臉面,我請祖母將妳送去那兒,由大伯母和姑母給妳說門親事。有妳姐姐姐夫撐著,想來宥陽也沒多少人敢欺負妳,不過要多富貴的人家,怕是不能夠了。」
所以,劇版中,明蘭雖然是為了解救康兆兒,才把她送回宥陽的。可是,少了康允兒,多少讓內容上,有些生硬。
顧廷燁的智囊團——公孫白石
公孫白石是一個很內秀的人,原著中,公孫白石不僅為顧廷燁獻計,更是在活捉康姨母中,在后方給明蘭獻計指點。
影視劇中,為了凸顯主角光環,所以,將這個人物的劇情,轉移到了顧廷燁和明蘭的身上。
不過,小仙兒覺得,公孫白石最出彩的部分,是顧廷燁大哥過世時,顧廷燁心中煩悶,皇帝卻突然給明蘭賞賜。于是,明蘭去請教公孫白石。
而公孫白石從顧廷燁與皇帝相識,到皇帝寵臣,以及與沈國舅等皇帝舊部的區別,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差點把明蘭繞糊涂了。
最后,在顧廷燁后宅的公孫白石,卻能對朝堂之事,做出明確判斷:朝堂上的勢力大致可分四股:皇上一股;圣德太后和豫王一股;清流文官也算一股,還有地方上的不穩。
豫王是三王爺的嗣子,立三王爺為太子,老皇帝是公布過天下的,在老皇帝病重時,很多大臣也建議讓老皇帝,讓豫王做太子。
所以,此時的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圣德太后和豫王,怕他們聯合身邊的勢力,再生事端。同時,也為第二次宮變,埋下了伏筆。
小透明長棟,是摧毀墨蘭在盛紘心中「好女兒」的關鍵人物
長棟,在盛家后宅是個小透明,下人婆子都敢給他臉色看。所以,海氏過門后,長棟曾對明蘭說:
「自打海氏嫂嫂接手了些許家務后,姨娘和我日子好過了許多,月例再沒拖延,衣裳點心也都挑上乘的來。」
就是這樣一個小透明,卻是明蘭的好幫手:永昌侯府的梁夫人著急找兒媳婦的內幕,是長棟挖出來的。
在墨蘭毆打明蘭時,老實的香姨娘更是鼓勵長棟說真話: 香姨娘低著頭,在袖中輕捏了長棟的胳膊一下,長棟明白,便垂首走上前來,抬起頭來,臉上雖無淚,但說話卻帶著哭音,清楚的把當時的經過講了一遍:
長棟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是真話,還強調:
「我說的都是真的!若是我有一句假話,叫我,一輩子考不上科試!」
并且,還加了一句:「後來,四姐姐還撿了地上的碎瓷要去劃六姐姐的臉呢……」
也是這最后的一句話,不僅是盛紘,更讓屋里的眾人齊齊臉色一變。因為姐妹倆打架,還屬于教養問題,但要毀妹妹的容,就是質量問題了。
而墨蘭多年辛苦塑造的「好女兒」形象,也在盛紘心中,轟然崩塌。
從「感恩」到「恨極了」林姨娘的菊芳
菊芳,其實是林姨娘的一顆棋子。
林姨娘為墨蘭籌謀如何嫁入永昌侯府時,菊芳起了大作用: 王氏看盛紘如同管犯人,林姨娘善解人意,給他弄了個嬌滴滴的美艷丫頭,正中盛紘下懷。用盛老太太的話說:
「妳個糊涂蟲!叫人算計了也不知道!妳也不想想,墨丫頭要那事是一天兩天策劃出來的嗎?怕是人家早算計上了,自然得先把妳誘入殻中!讓妳做下虧心事,好拿捏了妳!」
而林姨娘也確實是個人才,雖然,弄了這樣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卻也有十足的把握,讓她翻不出天去:
國喪期間有孕,盛家自然要把這件事捂住; 而菊芳的去處,不死也就是被發賣。
于是,害怕極了的菊芳,聽從盛老太太的安排,喝下了落子湯藥,做了盛紘的妾室。不過,這件事后,菊芳恨極了林姨娘,更是做了兩件事:
哄盛紘開心,然后抹著眼淚,思念孩子; 把林姨娘做的壞事都說給了盛紘聽,更是上足了眼藥。
所以,盛老太太要發配林姨娘去莊子時,林姨娘沒有害怕;當盛老太太說要將菊芳給盛紘做妾時,林姨娘害怕了:
林姨娘抑制不住的發抖,她本還想著盛紘會念舊情,過上一年半載,再有兒女時常求情,盛紘便把自己接回來,但若叫這麼一個年輕貌美懂風情又深深憎恨自己的女人留在盛紘身邊,日日吹著枕頭風,怕盛紘想起自己只有恨意了。
最后,林姨娘被關在莊子里,把自己吃成了肥豬婆。而墨蘭回盛府,想讓盛紘給夫婿梁晗謀個差事,也是菊芳吹了盛紘的枕頭風,沒有成事。
一個「恨極了」邵氏的女人——任姨娘
任姨娘和菊芳差不多,都是丫鬟出身。不過,任姨娘是被邵氏哄著做了顧廷煜的妾室。
在小秦氏第二次火燒明蘭時,就是任姨娘做了的貢獻,差點害死了團哥。并且親口承認是小秦氏主動找上她的,也是她竄動邵氏,差點害死團哥。
可是,一向覺得自己是一位賢良淑德正室夫人的邵氏,不明任姨娘為什麼這麼做。不過,任姨娘的話,卻讓邵氏傻眼了:
「陪嫁過來的姊妹都紛紛嫁了,我年紀最小,原想到了歲數也能配樁體面的婚事,誰知妳竟把我給了那癆病鬼!我早說了不愿,妳這蠢豬卻硬要說我是面皮薄,怕羞,還顛顛的去跟太夫人表功,好裝賢惠,結果太夫人直接給我擺了酒……」
而任姨娘這樣做,一來是恨極了邵氏把自己抬作姨娘,二來邵氏守寡后,把銀子看得太緊,姨娘可以改嫁,可改嫁的姨娘不會嫁什麼好人家,邵氏更不會多給一些嫁妝。所以,任姨娘投靠了小秦氏。
雖然,任姨娘的做法,雖然差點害死了團哥。可借她的口能罵邵氏一頓也是解氣。不過,任姨娘卻是一個忠婢。因為,顧廷燁把她交給衙門后,她才說了實話:
「任姨娘的所作所為,邵氏是允許的。因為,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姨娘,很難聯絡到小秦氏。而邵氏這樣做,是想明蘭死了,把團哥過繼給死去是顧廷煜做嗣子。」
可見,顧廷煜和邵氏夫妻,一個生前欺負明蘭老公,一個險些害了她的兒子。
編后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出彩的人物。只是劇情需要,都被刪減了。
不過,劇版《知否》已經是良心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