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當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個人呢?來自鄭州的宋楊就做到了。
1999年,宋楊曾在英國留學,租不起房子的他, 被英國房東漢斯免租8年。
結果2009年,77歲的漢斯患上了股骨頭壞死癥,有可能一輩子都站不起來。
宋楊不遠千里將他接到中國治療, 提供吃住,給他買房,幫他找最好的醫生,日夜陪床,把他當親阿公一樣,悉心照顧4年,實在叫人感動,而這中間經歷了多少磨難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互相照顧的「爺倆」
1999年,當時剛到英國留學的宋楊英語并不好。
67歲的漢斯作為他的房東,免費當起了倫敦導游帶他到處游玩。
在宋楊入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漢斯還主動 以家長的身份帶著他辦理入學的手續。
2001年,宋楊不小心被公交車撞傷,下頜骨骨折還導致了三顆牙掉了,被撞得滿臉的血。
當時的公交車司機因為宋楊是外國人 ,想欺負他,故意不賠償。
漢斯二話沒說,幫他打點一切,跑醫院,跑公交車公司。
以宋楊阿公的身份照顧他, 帶他去補牙,幫他和公交車公司多次交涉。
可公交車、公交司機、公交車公司并不想賠償宋楊本來應該有的損失和醫藥費。
替宋楊感到不公的漢斯, 便主動找朋友和律師起訴他們。
好幾次,宋楊都說:「算了,咱惹不起,就只能認命。」
漢斯不肯,一定要替宋楊討回公道。
宋楊看著這個老頭子四處幫他奔波,連飯都吃不上,心里特別感動。
終于, 在漢斯三年的奔波下,官司終于打贏了。
宋楊拿到賠償的那天,特意想請漢斯出去吃飯,漢斯卻死活不肯。
「你一個學生有什麼錢,不要浪費錢了,給我煮個面就行,外面餐館那麼貴,還沒有你做的飯菜好吃。」
宋楊笑笑:「你真這麼覺得?」
漢斯舉起大拇指,說宋楊做的飯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宋楊心里一陣感動,眼淚不自覺地掉了下來。
在異國他鄉,漢斯的這份幫助和溫暖讓他明白了 這世上還是有好人的,也讓他永遠記在心里,
當然漢斯對宋楊的好,宋楊也會知恩圖報,反過來對漢斯好。
當時,漢斯見宋楊是個窮學生并沒有要他的房租。
而宋楊為了報答漢斯,在中國家里從不做飯的宋楊, 主動學著做飯、做家務。
為了怕酗酒的漢斯老是喝酒,宋揚特意地為他調制了酒精含量比較低的葡萄酒, 還經常囑咐漢斯說少喝點。
2002年到2003年,漢斯的進行了眼部和耳部的手術,都是宋楊像家人一樣陪伴著他,就 像當初漢斯照顧宋楊那樣,讓漢斯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因為漢斯的童年并未感受到任何溫暖。
漢斯出生于1932年的瑞士,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過世了, 父親對他并不關心,而繼母更是經常欺負他,不給他飯吃,打罵他。
在漢斯15歲那年,為了不再繼續受欺負,他一個人離家出走,從此以后過上了漂泊的生活,在美國開過酒吧,在埃及做過銷售, 直到20多歲的時候才決定在英國定居。
因為童年不完整的家庭和貧苦的出身,年輕的漢斯一直不敢追求喜歡的女孩子,導致他一直孤身一人。
幾十年來都是一個人在生活, 直到1999年和宋楊的相遇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年僅19歲的鄭州男孩宋楊,像極了當時離家出走的漢斯,充滿了無助。
只不過,漢斯當時是被逼無奈離開,而宋楊是主動求學來到了英國倫敦。
異國他鄉的宋楊
宋楊剛來倫敦的時候,和同學擠在了一間特別小的房間,同學睡床,他就只能睡地板。
在英國第三天的時候, 他不小心坐錯車,遇到了拎著一大堆東西的老人,這名老人就是漢斯。個性外向的宋楊,很快就跟老人聊了起來,還主動幫老人提東西。
漢斯和宋楊很聊的來,請他到家里做客,宋楊這才才發現, 漢斯一個人獨居在一間40平的廉租房,房子又老又舊,只有一張單人床。
宋楊看著漢斯興奮地拉著他講述自己的故事和出身,竟然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酸,主動幫漢斯 把房間收拾了干凈。
兩個人雖然相差幾十歲,英語溝通也不是很順暢,但是卻一見如故,相處得很愉快。
到了很晚,宋楊不得不回去的時候,漢斯 還主動拿出五英鎊讓他打車回去。
還告訴宋楊有困難就給他打電話,結果宋楊沒打這個電話,兩天后,漢斯打了過來。
正是這通電話改變了宋楊的一生。
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漢斯對他說:
「如果你不介意我這個地方又小又破的話,可以搬過來跟我一起住,我不收你的房租。」
宋楊當時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自己特別幸運!
漢斯很好說話對他很和善,又不用收他的房租,他當然愿意,這才有了兩個人,一老一少,同住一間屋子的故事。
而這一住就是八年。
8年來,二十來歲的小年輕和七十來歲的老頭就這麼一起住在一間40平的小房子里面,互相照顧,互相聊天。
宋楊 像一個孩子又像一個媽媽一樣做菜做家務,照顧著漢斯,漢斯 像一個阿公又像一個爸爸一樣給宋楊出頭,告訴他英國的人情世故,兩個人逐漸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直到宋楊暑假回國探親,都會 帶上漢斯一起回中國。
漢斯也非常喜歡中國,因為中國把宋楊帶到了他的身邊,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
可惜, 再好的感情也有離別的時候,2007年,宋楊碩士畢業了,必須回國工作。
「爺倆」分別
他不忍心把漢斯一個人放在英國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 想帶漢斯一起回國。
「謝謝你宋楊,但我不想成為你的負擔。」
漢斯拒絕了宋楊的好意,他在英國還有養老金和保險,勉強可以支撐他的生活開支。
但是到了中國,他什麼都沒有, 只會成為宋楊的累贅,所以他不愿意去到中國。
宋楊明白漢斯是不想拖累他,只能獨自回國。
可是,宋楊離開后, 漢斯過得比以前更糟糕。
他已經習慣了宋楊的照顧,沒有了宋楊,他連家里的開瓶器都找不到,廚房也再沒有進過。
只能吃回了生菜葉拌番茄醬。
沒有人跟他說話后, 孤獨的漢斯又開始酗酒。
有一次,漢斯追在街頭沒有回家,好心的鄰居還打電話給宋楊,多虧宋楊把漢斯經常去的幾個地方給了鄰居,讓鄰居去找,才找到了睡在路邊的漢斯。
在宋楊離開僅僅幾個月的時間, 漢斯就瘦了20多斤,還得了股骨頭壞死的病,只能癱坐在床上,根本不能行動。
雖然漢斯在英國,可以接受提供免費的醫療,可是排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做手術。
遠在中國的宋楊知道之后心急如焚,他怕再這樣等下去,漢斯會因為耽誤治療,永遠坐在輪椅上, 于是和父母商量想把漢斯帶到中國來,給他治病。
宋洋的父母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同意的。
因為畢竟漢斯和宋揚 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
不說別的,如果手術出現了問題, 宋楊根本擔不起這個責任。
但是,宋楊堅決要將漢斯接回來。
他告訴父母,當時他被公交車撞的時候,漢斯是如何在他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一直照顧著他。
給他提供免費的住宿環境,像個父親一樣又像阿公 一樣無私地疼愛他,為他奔波。
那個時候,其實宋楊就已經暗自下定決心,只要漢斯愿意,他可以做漢斯的孫子給他養老送終。
父母 被宋楊的善良和孝心感動,也真誠地感恩漢斯曾經對兒子的幫助。同意了宋楊將漢斯接到中國,并決定他們一家人一起照顧他, 把漢斯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
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宋楊馬上打電話給漢斯。
但是漢斯卻堅決不同意。
「我不想成為你的負擔,宋楊, 你沒有必要對我這麼好。」
「漢斯。你放心,如果你不聽話又喝酒的話,我馬上就把你扔回英國。」
漢斯一方面想和宋楊一起生活,一方面又害怕自己會拖累宋楊, 內心十分掙扎。
「你趕緊過來中國,要不然晚了以后,你這輩子都得坐在輪椅上了,那我就不會再照顧你了。到時候你想來中國,我也不會讓你來了。」
孫楊半開玩笑地在電話里逗著漢斯。
漢斯笑著笑著,就哭了。
他知道這輩子能遇到孫楊,真的是他最大的幸運了,這份幸運如果他再不抓住,往后只能是孤苦地死去。
想到這,他沒有再拒絕。
在分別大半年后,兩個人終于在鄭州機場再一次見面。
宋楊在中國給漢斯送終
宋楊緊緊地擁抱了漢斯,讓他休息了幾日,就忙里忙外地替漢斯早就準備好了最好的醫院和大夫,
花了近10萬元順利地為漢斯進行了髖關節的手術。
手術完成后經過兩個月,漢斯終于能夠再次站起來。
出院的那一天,宋楊一家還特意在酒店為漢斯擺了一桌酒席,慶祝他順利出院,宋楊的父母舉杯和漢斯碰了一個。
漢斯仰頭喝下了中國的白酒后,咳嗽了兩聲,便低著頭,不說話。
宋楊問他是不是酒不好喝?
可是漢斯半天卻沒有回復。
「你是不是不舒服?漢斯,要不要去醫院看一下?」
「不用了。」
漢斯抬頭,滿臉的眼淚,他哭著說: 「這輩子沒有誰對我這麼好過,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感激你們,宋楊,還有宋楊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
宋楊拍了拍漢斯的肩膀,漢斯兩只手捂著自己的臉不停地哭。
一時間,宋楊也感動得流了眼淚。
后來,漢斯安心地在宋家住下。
宋楊的父母,甚至奶奶為了和漢斯多說幾句話,都學起了英文。
宋楊的父親還為漢斯準備的西餐,怕他寂寞,給他買了一只小狗。
每年有空的時候,宋楊都會帶著漢斯一起出去旅游。
可以說, 漢斯在中國的日子,真的是他這輩子最開心的日子。
讓他最開心的是,他可以親眼看著宋楊工作晉升,談戀愛,結婚,生子,見證他每一個幸福的時刻。
可惜,幸福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年齡的增大,漢斯身體越來越不好,2010年,漢斯突發急性的脊髓炎, 脖子以下都沒有了知覺。
宋楊,宋楊的父母,白天晚上輪流陪護,一整個月全家人為他一個人跑上跑下,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沒想到,在醫院下達 三次病危通知書后,漢斯居然好了,此后,漢斯又快樂地過了三年。
直到2013年12月的時候,漢斯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享年81歲。
同年12月的時候,孫楊以漢斯孫子的身份為他舉行了葬禮,把他的骨灰埋在鄭州的陵園。在墓碑上,宋楊還特意印著兩個人的照片,可見這是怎樣一個深厚的感情, 才會毫不忌諱地,把自己的頭像和死者的頭像一起掛在墓碑上。
其實, 中國人最講究一個人緣字。戀人也好、朋友也罷、親人都是有緣才遇到。
像漢斯和宋陽這種忘年之交的緣分, 可以幾十年難得一遇。
英國和中國相距萬里之遙,爺孫倆,沒有任何血緣,能沖破中外文化,語言的代溝,成為后天的親人,真的是難得的緣分。
有情有義的宋楊,能堅持十幾年如一日照顧漢斯老人,更是值得表揚。要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 現在就是親子親孫都是難得做到這個份上,更何況是兩個陌生人。
宋楊可以說是將中華傳統美德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做到了極致
當今社會,一些人連父母老了都不愿照顧的年輕人,沒有半點感恩之心, 真的該好好向宋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