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開始磨刀霍霍向羹堯了。
年羹堯遭人彈劾,皇帝從以前的維護,到現在的詢問,讓華妃心中惴惴不安。
華妃剛復寵,不能再惹皇帝生氣,她傷心地說:「人人能說的話,本宮卻不能說。」
華妃必須要找人在皇帝面前為年羹堯說話。
她想到前幾日皇帝夸了頌芝,心不甘情不愿地只能把頌芝送給皇帝了。
頌芝也是應了她的名字——送之。
頌芝受寵,誰是最不爽的人呢?
前朝的大臣張廷玉和隆科多正在向皇帝打年羹堯的小報告,頌芝來送午茶。
頌芝說,是華妃派她來的。
皇帝當著兩大臣的面,夸了頌芝的衣服好看。
皇帝的意思是,衣服好看,估計脫了之后更好看。
大臣心領神會,趕緊跪安了。
這兩老頭估計心中很是郁悶,為了扳倒年羹堯他們做了那麼多工作,沒想到華妃派個侍女端了杯茶,皇帝當下就不愿意收拾年羹堯了。
不過,位極人臣的都是老狐貍,他們雖然不爽,但也不會表露出來,畢竟圣心難測。
大不了,接著等待時機唄。
而送人的華妃,她心中可是有大大的不爽,更憋屈的是,她還不能真的不爽,因為這個事是她自己主動選擇的 。
華妃焦急地等在殿外,怕皇帝不留下頌芝,又怕皇帝留下頌芝。
當晚,華妃失眠,她跟守夜的宮女含淚吐槽,這是她第一次主動把女人送到皇帝床上,她好希望頌芝能回來,好希望皇帝說不喜歡頌芝。
但是,華妃僅存的理智又告訴她,要真是這樣的話,又于大計無利。
華妃的不爽,是可控的。
同樣是華妃陣營的曹貴人,雖然能看透華妃這是黔驢技窮,但是心中難免不爽。
華妃不用她,就是不想把蛋糕分給她。效忠多年,始終得不到華妃的信任,加快了她投靠甄嬛的速度。
而甄嬛正得寵,不過她對皇帝封了頌芝為答應沒有絲毫的不滿,因為她從來沒有把頌芝放在眼里。
頌芝還不配成為甄嬛的對手。
鏡頭一轉,又到了皇后宮中。
皇后正在進行晚間護膚,剪秋一邊給她梳頭,一邊給她匯報頌芝承寵的事。
剪秋說,皇帝封了華妃身邊的一個宮女為答應。
皇后的語調突然小高了一下,她下意識的反應是,宮女晉封該從官女子開始,怎麼沒聽皇帝說什麼時候臨幸的?
其實,皇后對皇帝有新寵還是很介意的。
皇后常常給皇帝送新人,那是她已經做好了自己的心理建設,所以才顯得很大度。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人,皇后做不到瞬間接受,才有了這樣下意識的反應。
剪秋也沒說清楚,皇帝封的宮女,可是華妃的陪嫁侍女,那地位可比一般的宮女高多了。
若是剪秋一開始說了,皇后接受起來就會更快些。
剪秋心中有氣:「奴婢覺得這根本不符合規矩。」
皇后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接受了此事,又恢復往日的平靜語氣:「規矩也是皇上定的規矩,宮里也很久沒有新寵了,要封就封吧。」
皇后的不爽,很快就消散了。反正她自己不得寵,誰得寵都沒她事,蛋糕也分不到給她。
然后,皇后「啊」了一聲,剪秋給她梳頭扯到頭髮了。
皇后有點生氣:「你怎麼梳的?梳好一點。」
剪秋面色不虞,還在為頌芝的事走神。頌芝得寵,最不爽的就是她了!
為什麼呢?
頌芝是華妃的陪嫁侍女,剪秋是皇后的陪嫁侍女。
剪秋見頌芝可以成為小主,自然會想到自己的境況。為什麼皇后就不能為她的未來考慮一下呢?
皇后既不像甄嬛那樣,為剪秋選個好人家送出宮嫁了,又不像華妃那樣,愿意讓剪秋也當個小主。
剪秋跟在皇后身邊多年,除了熬出一把年紀,在宮里被人喊一聲「姑姑」以外,啥也沒撈到。
剪秋那會兒的年紀,都是老姑娘了,可以說已經很難嫁出去了,這輩子只能孤身一人,像皇后一樣沒有子女。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這是很殘忍的。
剪秋為什麼一開始不愿意提頌芝的名字?就是因為她怕提了之后更加得膈應自己。
她了解皇后,皇后很可能會反問她一句:「你也想象頌芝那樣嗎?」
剪秋能怎麼答呢?只能表忠心說,奴婢愿意一輩子侍奉娘娘~
那皇后更加心安理得了,那可是你自己說的,那就一直伺候著本宮吧。
不否認剪秋對皇后的忠心,但是剪秋看到頌芝翻身做小主,心中的不爽就被刺激地放大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