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得力助手崔槿汐。
甄嬛對瑾汐,從初見時的懷疑防備,到后期的信任依靠,瑾汐用實力證明了,她是一個有智慧有忠心的好助手。
而與剪秋、頌芝等皇后、華妃的陪嫁宮女相比,她與甄嬛之間沒有依附關系,人格上更加獨立。
她與甄嬛之間是相互選擇的關系,是甄嬛用個人魅力征服了瑾汐,瑾汐選擇了對甄嬛衷心,反過來,瑾汐的重心和能力讓甄嬛對她逐步信任。
瑾汐有兩個看似矛盾的選擇,證明了她的個體獨立性,也看出她確實是一個狠角色。
一是到年齡后選擇不出宮。
一般的宮女,從十幾歲進宮,在宮中干上幾年之后,等到年齡大了,是可以特赦出宮的。
很多宮女會在年輕時進宮,見慣了后宮的明爭暗斗,積攢下一些嫁妝,等到年齡大了就出宮,然后找個普通人嫁了,也算后半生有了依靠。
瑾汐初進宮時,作為小宮女也經常受人欺負,當時的純元皇后待人寬厚,給過她溫暖,讓她記了很長時間。
隨著入宮時間的增長,瑾汐的能力逐漸顯現,也做到資深宮女的位置,在后宮的日子也好過起來,但仍然是一個伺候人的職位。
等到其他宮女到年齡出宮,瑾汐選擇了留下,她的理由是她在宮外已經沒有親人了,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不如留在宮中。
選擇留在宮中,就選擇了在此終老一生。
等到年紀大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主子,日子過得不會太好。
從瑾汐的經歷看,瑾汐伺候過好幾位主子,在伺候甄嬛之前,她跟著一位太妃好幾年。
太妃都是過氣的主子,主子本身日子不好過,想要照拂身邊的人就比較困難。
對這樣的結果,瑾汐是能夠預料到的,但她寧愿在宮中孤老一生,也不愿隨隨便便出宮找個人嫁了。
二是拒絕了蘇培盛的示好。
從后來蘇培盛和瑾汐的關系來看,瑾汐能夠去甄嬛宮中,蘇培盛是幫過忙的。
一個伺候太妃的宮人,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蘇培盛和崔槿汐是老鄉,兩個人早就認識,并且蘇培盛對瑾汐早有好感。
甄嬛進宮,皇帝見了她眼冒金光,蘇培盛是了解皇帝心思的,猜到甄嬛遲早會發達,提前把瑾汐放到甄嬛宮中,如果甄嬛得了勢,瑾汐肯定會跟著沾光。
蘇培盛的心意,瑾汐早已知曉,也知道宮中很多太監宮女選擇對食,以慰藉孤獨的心。
瑾汐既然選擇了不出宮,那后宮就是她的歸宿,蘇培盛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如果跟了蘇培盛,那她的后半生不僅會衣食無憂,還會得到蘇培盛的庇護,在后宮會生活得很好。
但瑾汐一直沒有接受蘇培盛,直到甄嬛打算重新回宮,為了幫助甄嬛,瑾汐才選擇了去找蘇培盛。
瑾汐剛開始為什麼拒絕蘇培盛?
從這一點兒看出瑾汐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也不是一個對物質享受等比較在乎的人,她更注重的是內心的感受。
她既然選擇了后宮,就想到了自己在宮中的結局,會一個人孤獨終老,她做出了選擇,就能夠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
以瑾汐當時的能力,即使不能夠跟著主子發達,但至少能夠保全自己,讓自己可以生活得不錯。
留在宮中,孤獨終老,是她自己選擇的生活。
見慣了皇帝的薄情,她并不相信跟了蘇培盛能讓她的生活有巨大的改變,況且這種改變也是她不需要的。
她更需要的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掌控感,雖不能大富大貴,但可以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圍內不失控,按照自己的心意過好下半輩子。
瑾汐曾經和甄嬛探討過,一個對物質過度追求的人,是沒有多大發展前途的,這一點兒兩個人達成了共識。
甄嬛不貪圖物質,自己有了好的東西,或者用來送給其他妃嬪,或者打賞下人,她自己并不注重。
瑾汐也不注重這些,她更重情,更能看得到大局。
甄嬛被貶出宮,瑾汐自愿跟隨,當時甄嬛的結局很難被預料,大機率是在外面受苦,永遠不能回宮。雖然如此,瑾汐還是愿意跟隨她出宮,跟著她一起受苦。
甄嬛可以稱得上是瑾汐的伯樂,讓瑾汐有了用武之地,而且甄嬛對她的信任超過了貼身帶來的浣碧、流朱,這讓瑾汐感念她的知遇之恩。
一個不追求物質享受,愿意獨來獨往的宮人,她沒有別的牽掛,如果誰對她好,讓她覺得值得托付,她是可以付出真心的,甄嬛就是她找到的那個人。
從她選擇不出宮和拒絕蘇培盛來看,她雖然地位不高,但是有獨立人格,能夠在有限的范圍內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像剪秋和頌芝,唯主子的喜好為喜好,唯主子的需要為需要,這也是甄嬛依靠她欣賞她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