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次看《甄嬛傳》我都默認跳過甘露寺,但是這也不能磨滅電視劇里,甄嬛離宮修行的事實。
其實,對于甄嬛離宮修行,我一直感覺她是負氣出走。
后來再看,我覺得她是為情所傷,心如死灰。
最近再看,我發現我真是豬腦子!
離宮修行,其實是甄嬛自導自演的高端局!
這一切,還需要從甄嬛離宮的動機說起。
甄嬛離宮之前一共發生了三件大事,每一件都是很棘手。
首先,純元故衣事件,皇上大怒,甄嬛被禁足碎玉軒。
其次,甄父被奸人誣陷,革職收監,只待發配寧古塔。
最后,甄嬛因為「莞莞類卿」已經和皇上撕破臉,兩人之間已經產生了不可彌合的嫌隙。
甄嬛可以仰仗的家族、寵愛、信任,在這一刻通通都化為烏有。
甄嬛身邊只剩下眉莊、溫實初、槿汐、浣碧、小允子。
眉莊自假孕風波之后,再無心爭寵。
而且她性情秉直,不擅長謀略,根本也不是皇后的對手。
溫實初能耐再大,也不可能接觸到權力的核心,哪怕他是太醫院之首,那皇后一句話就可以給他放假。
說白了,這些人只能給甄嬛心理上的安慰和關愛,根本就沒辦法幫甄嬛扭轉戰局。
更要命的是:皇后策劃這一切,目的就是一擊斃命、斬草除根。
畢竟皇后曾經說過:再如華妃一般的,本宮斷不會允許再有第二個。
如果甄嬛再留在宮里,除了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危險之外,別無他用。
所以,甄嬛干脆示弱出局,保存實力。
因為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控制危機蔓延的勢態,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
為了徹底蒙騙皇后,甄嬛在表面上把事情做的「很絕」,其實私下里都留了后手。
首先,她生下孩子三天,就提出離宮修行,不帶一絲留戀。
哪怕皇上說,可以在宮中的寶華殿,甄嬛也絕不答應。
因為皇后想到用純元故意設計甄嬛,就是要摧毀甄嬛骨子里的優越和自信。
而甄嬛主動離開,不帶一絲不舍,也是告訴皇后:我早已心如死灰,你的目的達到了。
其次,甄嬛離宮把孩子給了敬妃,而不是給眉莊。
這一步的作用就是暗示皇后:我這一走,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畢竟,甄嬛越是展現出自己,是為了朧月的一生做打算,在皇后心里就越認定甄嬛不會再動回宮的念頭。
再次,甄嬛和皇上訣別,但是沒把話說死。
同樣是訣別,皇上對宜修說的是:死生不復相見。
這話是一點回旋的余地也沒有。
但是甄嬛多聰明,她用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訣別書》和皇上告別。
當時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卓文君就寫此書,以示長訣。
司馬相如看后,羞愧難當,想起兩人曾經的美好過往,又將卓文君接回身邊。
甄嬛提到這首詩,也是向皇上釋放了一種信號:我們或許也能重歸于好。
最后,甄嬛離宮,不帶任何金銀珠寶。
去了甘露寺,住最差的地方,干最臟最累的活計。
甄嬛這樣做就是要迷惑皇后,只有自己凄慘無比,被踩到爛泥里,皇后才會真正放松警惕。
也只有這樣,甄嬛才能保住性命,才有機會保全身邊的親人、朋友。
不信你看,甄嬛離宮,皇后是不是沒有對她趕盡殺絕?
甄嬛這樣做,眼下來看確實是要吃點苦頭,受點折磨。
但是用這點苦頭和折辱,換回全家人的性命安全,那可是太值了。
雖然單看一個方面是虧損的,但是從全局來看,帶來的好處卻是增加的。
這就叫做全局增量,就比兩個人下棋:
第一種方案,謀劃新的布局,代價是先被對手吃掉五個字,最后的結果是我們領先對手十個子。
第二種方案,死盯對手,筋疲力盡,吃掉對手五個子,損失十個子,最后戰敗。
那為了勝利,我們肯定是會選第一個方案,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就被眼前的得失蒙蔽了雙眼。
所以,會下棋的人從來都是謀勢不謀子,太看重一個子的得失,反而會失去先機。
甄嬛離宮就是這種邏輯,先讓你五步,我能保住性命,再讓你五步,我能保全家人。
這不比斗到筋疲力盡,被人吃掉要好多了。
所以聰明的人,都敢于把戰線拉長,敢于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謀劃事情。
很多人都毀在兩個字上:一個是「急」,一個是「快」。
剛入職,就想月入過萬,成為老板心腹,剛升職,就想一步登天,控制全盤。
有這種想法的人,過不了多久,熱情都會被消磨殆盡,日子陷入無盡的焦慮和不安。
因為他們只看眼前,不謀長遠。
聰明的人敢于下笨功夫,就像甄嬛一樣,她拋棄一切,從頭再來。
她能控制情緒,主動擁抱不確定性,這一點就秒殺了很多人。
反觀人的一生,同樣是做一件事情,如果以天為周期,大機率看到的是庸碌、無為。
但是以年為周期,卻能看到付出和回報,能看到規律和機遇。
我們要常識,跳出小范圍的時間周期,把整個時間軸拉長,把自己放在更長的軸線上,考慮每一步的行動。
這樣,才有可能把握全局趨勢,把握關鍵機遇,才有可能帶來全局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