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便再刷一回任嘉倫的《周生如故》。
這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劇,是一部譜寫大義與大忠的劇,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大悲的劇。
從十四歲出征,到三十五歲含冤赴死。周生辰一生都在詮釋著兩個字:忠與義。
這樣的周生辰,最終含冤,且并未昭雪,讓人始終覺得惋惜。有很多觀眾認為在他的一生里,出現過太多看似無用的角色,時常會發出「如果沒有她/他,周生辰就不必怎樣怎樣」的感慨。
本文我們就來簡單梳理一下。他身邊那些看似「沒用」的角色,以及他們每個人的意義和使命。
01
兄長
周生辰的兄長是一個「神秘」的人物,并沒有真正露臉。但是從周生辰的生活里,我們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他存在過的痕跡。
周生辰一身的風華與教養,都出自于這位兄長的悉心教導與栽培。周生辰心里的家國大義與裊裊炊煙,皆是兄長自幼時便根植于他內心的忠與義。
他可以為了皇兄囑托給他的天下領了三千老幼病殘不顧生死奔赴邊疆,從此不再踏足中州。可以為了四海安定舍棄皇姓,甘愿認作小南辰王府中周生氏。
周生辰自幼受兄長撫育,心底對于哥哥亦君臣、亦兄弟、亦師徒。
兄長雖然并未露面,但他對周生辰的影響意義深遠,不能列入不重要的范疇里。
02
大師姐
大師姐的戲份算不算少,她的出現填補了時宜在小南辰王府和軍營里的很多空白和歡樂,也讓崔風的生命里多了一道短暫的彩虹和光亮。
但是甜兒相信,很多人是沒有看懂大師姐出現的真正的意義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留意到,大師姐的性格非常剛直。她雖然是一個女孩,但卻處處透露著男兒一般的性格。豪氣、灑脫、不拘小節。唯一讓人覺得她像個女孩子的地方,就在于她不愿意讓人知道她很能吃,悄悄給自己加夜宵的事。
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卻讓人感覺到少女在成長過程里的小嬌羞。
導演在她和崔風戀愛的時候也沒有如此細致地表現過她的少女心思,卻獨獨只在這里表現,目的就是為了襯托大師姐豪氣、灑脫的性格。
大師姐的出現,其實是女版周生辰的刻畫。胸懷大愛,待已嚴苛,卻極盡溫柔地疼愛自己的師弟師妹們。
她的心里同樣也是家國大義為先,王軍百姓為先。尤其是在崔風受挾的一幕里,表現的更加明顯。大家不覺得她這樣的性格和周生辰特別像嗎?在同樣受挾的情況下,心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愛恨情仇,而是家國大義與百姓安泰。
到最后她為了救鳳俏而死,其實也是在影射,周生辰也是會為了救什麼人而亡。周生辰的家國大義源自于兄長的教導,而大師姐,則源自于師父的熏陶。大師姐的出現,同樣也是為了襯托周生辰的家國大義!
03
桓愈
關于桓愈,大家只看到了他推動周生辰與時宜的感情發展。但實際上,他的出現同樣也是在烘托周生辰的悲情與大義。
桓愈是最明白周生辰心思的人,也是最先點破二人關系的人。在南蕭的日子,桓愈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周生辰與時宜關系的發展,也讓周生辰順利承認了自己并不是英雄,也有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桓愈的出現,讓周生辰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心意。但即使如此,因為幼年時對兄長的允諾,以及自己后來當著文武百官立下的「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的諾言。
有了桓愈的推動,后面的劇情才更加好發展。所以他的出現,也不是沒用。
04
時宜
爭議最大的,莫過于時宜這個角色。網上大家的言論甜兒就不做摘錄了,只單純分析,時宜對于周生辰的作用。
時宜的出現,是周生辰心里一生的秘密和遺憾。這點毋庸置疑,周生辰一定是有遺憾也曾后悔過的。只是時間不給我們后悔的機會,一直在推著我們往前走。
甜兒認為,時宜的出現,對于周生辰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家國大義與個人情愛之間的考驗。周生辰是人,他也會有自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例如和愛人相守一生。
時宜的出現,或多或少有一點《西游記》里唐僧過女兒國的意思。同樣用美人試英雄,唐僧經過了考驗,周生辰也經過了考驗。
唐僧一路西行,成就了自己的取經之路。周生辰忍痛送時宜出嫁,成就了北陳的安寧與皇室的穩定。
但是唐僧在臨別前一駐足,是他唯一能給她的回應。而周生辰臨終前一句「唯負十一」,也足以說明他一生的遺憾。
甜兒不去討論西游記里的人物心理,單說周生辰。
時宜的出現,是要讓大家知道,周生辰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凡人。他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會有自己的世俗想法。只是他心里更清楚什麼是大義,什麼該堅守,什麼可舍棄。
聊到這里,想必大家應該能夠明白甜兒所言。
時宜的出現,是對英雄的考驗,也更加映襯出周生辰的大義與克制。他并不是不懂愛,只是懂得自己該堅持和選擇什麼。人生總有一些人和事要辜負,他也只能選擇權衡利弊之后再做選擇。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甜兒的觀點呢?
原著里雖然關于小南辰王的故事提及不多,卻能在字里行間里感受到他的氣度與風骨。喜歡本劇的小伙伴們可以去看看原著小說,相信對讓你對于這兩個周生辰都有更深的感悟。
劇里或是書里,都沒有一個沒用的角色,大家所謂的「沒用」,其實都是用來烘托周生辰的大義與大愛的。沒有他們,我們所看到的周生辰不會這麼立體,不會這麼「不完美」。
他不是英雄,他只是克制冷靜,選擇了成全大家。這樣的周生辰,我們可以銘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