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甄嬛傳》的觀眾都知道,甄嬛之所以受到皇帝的喜愛,全因為她長了一張和已故純元皇后很相似的臉。
但是甄嬛家中還有一個妹妹,名為甄玉嬈,她比起甄嬛,更像純元皇后,是以皇帝第一眼見到成年后的玉嬈時,就對她起了念頭,想要把她也納入后宮。
但是玉嬈堅定地拒絕了皇帝,并且嫁給了慎貝勒, 不過皇帝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別有深意地設計了三道保險,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玉嬈懷有身孕。
還記得《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登基后,第一次秀女大選的場景嗎?
當時的甄嬛,原本是抱著「落選」的目的去參加選秀,但是當她一抬頭,卻叫龍椅上的皇帝,看直了目光。
甄嬛容貌秀美嗎?毫無疑問,她當然是美人,而且是頂尖兒的美人,但是在帝王六宮當中,最不缺的,就是美麗的容顏,和曼妙的身段。
皇帝的生母,烏雅太后也在一旁陪同選秀,當她一看見甄嬛,立即知道大事不妙。
于是烏雅太后給甄嬛設了好幾道關卡,不料想,甄嬛憑借著本身過人的聰明和智慧,輕輕松松地化險為夷。
雖然與她本意相悖,但是甄嬛還是入了宮,成為了「莞常在」。
原本皇帝是想給她貴人的位份,但是在皇后的一番攪局下,最終給甄嬛定下的位份是常在。
好在甄嬛沒有爭寵的意思,所以她得了封號「莞」,也沒有顯出幾分高興。
但是這個「莞」字,僅僅只是指代著,甄嬛莞爾一笑的模樣,特別美麗嗎?
其實不然,「莞」字,一則是代表她笑起來時,神似已經故去的純元皇后;二則是代表甄嬛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因為純元皇后的閨名,正是「宛宛」。
甄嬛進宮以后,皇帝確實對她存有很大的新鮮感,但是在甄嬛故意設計的身子抱恙后,皇帝很快就將他這個與自己正妻七分相像的妃子給拋在了九霄云外。
所以說,在皇帝的內心深處,無論其他女子與純元皇后有多麼相似,終究是「畫皮難畫骨」。
甄嬛樂意隱居深宮,卻因為倚梅園那夜的偶然相遇,讓她和皇帝有了牽扯。
后來皇帝在宮中尋人,甄嬛不聲不響,讓倚梅園的另外一個小宮女頂替了她成為皇帝的新晉寵妃。
直到那日杏花微雨,她吹婉轉哀愁的笛聲,引來了皇帝。
甄嬛入宮之時,不過是十六歲的姑娘,就算在深宮中蹉跎好幾個月,也不減她半分美麗容顏。
她一身嬌俏的粉衣,調皮地坐在秋千上,吹著如泣如訴的笛聲,是不是讓已經老去的皇帝,想起昔年之時,純元皇后十六歲的風姿?
這一次的御花園相遇,讓皇帝在甄嬛身上,找到了純元皇后的影子,于是他不顧宮規,親自抱著甄嬛回到她的碎玉軒。
之后,帝王寵愛綿綿不絕,甄嬛成為了整個后宮最為炙手可熱的妃嬪,而且她還沒有懷上龍裔,就被皇帝破格晉升為「莞貴人」。
還記得甄嬛在初入宮時,只想明哲保身,在這后宮里度過后半輩子,可是與皇帝的相知相愛,卻讓她放棄了最初的想法,她慢慢變得想要與皇帝攜手一生,白首與共。
甄嬛得寵,勢必會讓后宮其他妃嬪眼紅,早就看甄嬛不順心的華妃年氏利用曹貴人的溫宜公主陷害甄嬛,好在這個時候,端妃拖著病懨懨的身子,出面幫了甄嬛一把。
這個時候的甄嬛并不知道, 為什麼和她素昧謀面的端妃卻會成為她陣營里面的一員大將。
直到很久以后,甄嬛才恍然大悟,原來早從選秀那一天開始,作為跟著皇帝從潛龍時期過來的老人,端妃深深知道,甄嬛和純元皇后有多麼相似。
端妃利用甄嬛這張臉,徹底扳倒了只手遮天的華妃,但是緊接而來的,就是皇后宜修的陷害。
她利用純元皇后的故衣,讓皇帝誤以為他心愛的「宛宛」回到了自己身邊,可是當皇帝撥開那層鏡花水月后,卻發現喊著他「四郎」的女子,并非是「宛宛」,而是「嬛嬛」。
皇帝猛然從夢境中驚醒,他怒不可遏地看著甄嬛,訓斥她膽大妄為。
甄嬛不明所以,甚至一句辯駁的話都來不及說,就被薄情寡義的皇帝關入冷宮。
難道皇帝之前不知道自己把甄嬛當替身嗎?事實上,皇帝心知肚明,但是他本人知道,和其他人別有用心地利用純元皇后來爭寵,是兩碼事情,所以他才會如此生氣。
甄嬛被幽禁之后,想起皇帝對自己誤穿純元皇后故衣的態度,她絕望地問崔槿汐:「你是不是因為我長得像純元皇后,所以你才會死心塌地跟著我?」
對于崔槿汐來說,她最初跟著甄嬛,確實有甄嬛和純元長相相似這一層關系在,但是在日后的相處當中,崔槿汐逐漸意識到,甄嬛除了容貌上與純元皇后有幾分相同,性子和為人處世,是大大的不一樣。
不管崔槿汐的初心是什麼,如今她是徹徹底底地跟在了甄嬛身邊,想方設法為甄嬛籌謀算計。
甄嬛遭此一難,雖然知道了是皇后動的手腳,但是被所愛之人誤會,她已經失去了所有斗志。
這個時候,她看見默默垂淚的浣碧,想起她和皇帝情濃蜜意之時,皇帝曾經開過玩笑,要把浣碧也納入后宮。
浣碧的模樣算不上頂尖,只能說三分美麗,七分清秀。
而皇帝看中浣碧,也不是因為他喜歡浣碧,僅僅是因為,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長相上有幾分相似甄嬛。
既然浣碧和甄嬛像,那麼也和純元皇后有一點點兒的像。
不得不說,皇帝當真是純元皇后的「手辦收集者」,凡是有純元皇后幾分影子的人,全都被他納入后宮。
某次甄嬛和皇帝談起家常,甄嬛說自己還有一個妹妹,皇帝便說要把甄嬛妹妹也納入宮中,沒想到經年之后,一語成讖。
甄玉嬈拒絕入宮為妃,皇帝的「成全」只在表面功夫
甄玉嬈是甄嬛的親生妹妹,從寧古塔回來之后,成年的玉嬈進宮探望剛生下雙生子的甄嬛。
玉嬈活潑張揚,美麗熱情,臉上帶著一種不諳世事的少女天真。
皇帝只看一眼,一顆心就被玉嬈完全虜獲了。
彼時的玉嬈在房內撫琴,而純元皇后又是最擅琴類的人,皇帝隔著搖晃的珠簾看著玉嬈,心中覺得,她不是甄玉嬈,她就是自己的愛妻宛宛。
皇帝轉頭就對甄嬛說:「朕給玉嬈封妃,怎麼樣?」
要知道,甄嬛也很像純元,但是在進宮之初,甄嬛可是從小小的常在做起,一步步才爬到如今的妃位,而玉嬈卻可以直接封妃,足以見得在皇帝心中,年輕美麗的玉嬈,才是最像純元皇后的人。
面對皇帝的青睞,玉嬈并非什麼都不懂,她直截了當地對皇帝說:「玉嬈就是玉嬈,絕對不可以為人替身。」
也就是這一份傲氣和骨氣,讓皇帝更加看重玉嬈,畢竟甄嬛回宮之后,為了固寵,可是利用了好幾次純元皇后。
皇帝有心要納玉嬈為妃,為了討玉嬈歡心,不惜送了玉嬈一副自己珍藏多年的名畫,但是面對金銀珠寶的誘惑,玉嬈不為所動。
面對皇帝的偏愛,玉嬈直截了當地問皇帝:「皇帝喜歡臣女,是因為臣女模樣與姐姐相似嗎?」
皇帝看著玉嬈的臉,模棱兩可地說:「你像她,又不像她。」
其實,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玉嬈更像純元,而非和她有血緣關系的甄嬛。
接下來,皇帝又說:「你的容貌,很像朕的妻子。」
玉嬈卻說:「可是臣女和皇后并不像。」
皇帝告訴玉嬈,此妻子非彼妻子,不是宜修皇后,而是純元皇后。
聰明的玉嬈馬上明白過來,原來,皇帝不僅是把甄嬛當做純元皇后的替身,也是把自己當做了純元皇后的替身。
玉嬈并不稀罕榮華富貴,她只想和自己所愛之人度過一生,于是言辭堅定地拒絕了皇帝的示愛。
皇帝驟然變臉,卻也無可奈何,他把自己的貼身鴛鴦玉佩送給玉嬈,不等玉嬈拒絕,皇帝一甩手,離開了寢殿。
玉嬈不愿意嫁給皇帝,除了有自己的傲氣以外,還因為她已經和慎貝勒兩情相悅。
玉嬈剛一進宮,生性開朗的她就認識了同樣年紀的慎貝勒,玉嬈快言快語,慎貝勒直爽不羈,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
很快,玉嬈含羞帶怯地對甄嬛說,自己已經和慎貝勒定了情,這輩子非慎貝勒不嫁;而慎貝勒也答應玉嬈,這輩子唯有她一個正妻。
但是皇帝哪里會輕易死心,無奈之下,甄嬛設計讓皇帝親眼撞見玉嬈和慎貝勒的相處,并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玉嬈隨著父母流放寧古塔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才碰到一個愿意寵她護她的人,還望皇帝成全。」
皇帝雖然不滿,卻也無話可說,趁著皇帝動搖,甄嬛立刻為玉嬈和慎貝勒求了恩典,這個時候,恰好太后病重,急需沖喜,所以皇帝也就同意了玉嬈和慎貝勒的婚事。
玉嬈和慎貝勒大婚那日,闔宮上下張燈結彩,玉嬈滿心歡喜地嫁給了慎貝勒,但是她卻不知道,皇帝所謂的「成全」,只是表面功夫。
皇帝為了不讓酷似純元皇后的玉嬈懷有身孕,特地給玉嬈設下了三道保險。
避免玉嬈有孕的「三道保險」
第一道保險,就是玉嬈幼時寧古塔的流放。
因為「宛宛類卿」事件,但甄嬛徹底與皇帝離了心,甄嬛被降位禁足,自身尚且難保,如何能拯救被皇帝遷怒的甄家人。
寧古塔地勢遙遠,終年苦寒,而年紀小小的玉嬈,卻要跟著父母長途跋涉,自此落下難以根治的病根。
但是,當甄遠道一家抵達寧古塔后,卻沒有逃過皇后安陵容等人的毒手。
她們為了不讓甄嬛有復寵的機會,想盡辦法要害死甄遠道一家,玉嬈也因此遭了難。
雖然這些并不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但是皇帝眼線遍布整個后宮,沒有一個人的動靜能逃脫過他的眼睛。
所以皇后等人的所作所為,皇帝心知肚明,但他為了懲罰甄嬛,將自己的怒火一并發泄到了甄遠道一家身上。
在皇帝心里,甄嬛像純元,浣碧像甄嬛,足以證明甄嬛母親,和甄嬛親妹妹,都會和純元皇后有一二分的相似。
皇帝從沒想過甄嬛會回宮,自然也沒有想過接甄遠道一家回京,所以他默認了皇后為難甄遠道一家的行為。
對皇帝來說,他得不到的東西,寧愿毀掉。
第二道保險,就藏在皇帝親手送給玉嬈的鴛鴦玉佩里頭。
這枚鴛鴦玉佩,乃是純元皇后在世時的心愛之物,她時時佩戴,從不輕易摘下來。
在純元懷孕以后,照顧她的工作就交給了庶出的妹妹宜修,宜修表面上敬重姐姐,其實心里面恨死了純元。
如果不是純元的出現,宜修生下來的大阿哥也不會死,皇帝也不會把許諾給她的正福晉之位轉交給純元。
宜修精通藥理,她利用貼身照顧純元的機會,在她佩戴的鴛鴦玉佩中添加了大劑量的麝香,致使純元懷孕卻難產,最后還落得一尸兩命的地步。
純元死后,作為她的遺物,這枚鴛鴦玉佩被皇帝收了起來,并且從不離身,以此懷念純元皇后。
眾所周知,皇帝一直懷疑當年純元難產,是因為宜修的緣故,但是多年夫妻情分,皇帝一直沒有拆穿這件事情。
但是皇帝后來喜歡上玉嬈,玉嬈卻拒絕了他。
要知道,皇帝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全天下的女人都該屬于自己,可是玉嬈卻選擇了另外一個男人,這讓皇帝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于是他把這枚含有大量麝香的玉佩送給玉嬈,作為玉嬈大婚的禮物。
而一無所知的玉嬈,自然不會輕賤皇帝的禮物,更何況這枚鴛鴦玉佩價值連城,所以她就放在自己房中。
日日夜夜與一枚麝香玉佩相處,玉嬈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傷了身子根本,導致她和慎貝勒努力許久,肚子卻沒有動靜。
第三道保險,就是果郡王和孟靜嫻的兒子,元澈。
沛國公的女兒孟靜嫻癡戀果郡王多年,一心想成為果郡王的福晉,哪怕是側福晉也沒關系。
在浣碧設計小像掉落一事后,她如愿以償的嫁給了果郡王,原以為自己可以獨享果郡王,卻不料愛女心切的沛國公懇求皇帝,讓孟靜嫻也嫁入果郡王府。
孟靜嫻深深愛著果郡王,為此不惜灌醉果郡王,又假扮甄嬛模樣,從而與果郡王春風一度,懷上孩子。
但是在宮宴上,孟靜嫻卻錯嘗了六阿哥弘曕被下了鶴頂紅的羹湯,導致她生下孩子就撒手人寰。
這個被孟靜嫻生下來的孩子,就是元澈。
之后果郡王去世,浣碧殉情,小小的元澈,頓時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
這個時候,甄嬛選擇把元澈托付給了玉嬈夫婦。
要知道,玉嬈和慎貝勒成婚不久,正是蜜里調油的時候,兩個人恩愛,只要假以時日,不愁沒有屬于他們兩個人的孩子,但是甄嬛卻執意讓玉嬈夫婦撫養元澈,這是為什麼?
在《甄嬛傳》后期,甄嬛已經只手遮天,但是她權力再大,也大不過皇上。
過繼皇家子嗣這麼重要的時候,不可能全憑甄嬛的一句話決定,所以幕后的操盤之人,必然是皇帝。
皇帝讓甄嬛把果郡王的兒子過繼給玉嬈,這是明里暗里地提點玉嬈,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無需再生孩子。
純元皇后離世多年,皇帝卻鍥而不舍地尋找和純元相似之人,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方方面面都酷似純元的玉嬈,沒想到玉嬈卻嫁給了自己弟弟。
皇帝自然不可能讓長得像純元的人懷上別人的孩子,所以他提前一步讓甄嬛把果郡王的兒子過繼給玉嬈,這樣就能打消他們再生孩子的念頭。
在電視劇中,玉嬈一生無子,全因為皇帝的三道保險。
但是縱觀全劇,最像皇帝愛妻的人,不是浣碧,不是甄嬛,更不是玉嬈。
而是甄遠道的夫人。
最像純元皇后并非甄嬛玉嬈?而是另有其人
話說前文,甄嬛在初入宮時,已經明確地表現出不愿意進宮伴君的心思,但是愛女心切的甄遠道,為什麼沒有順從甄嬛的心意?
在電視劇中,甄嬛父親甄遠道官拜吏部侍郎,雖然皇家選秀一定要去,但是他完全可以暗中周轉,讓甄嬛在進入殿選之前便落選。
可是甄遠道沒有這樣做。
甄遠道不顧甄嬛的意愿,還是將甄嬛送入秀女當中,這是因為他知道,憑借甄嬛與純元皇后的這幾分相像,一定會讓她成功入選,甚至會讓她寵冠后宮。
在封建時代,妃嬪與家族,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要甄嬛奪得皇帝的青睞,那麼他們甄家,就可以前程無憂。
甄遠道愛甄嬛嗎?答案一定是愛的,但是為了他的前程和官職,他卻可以將自己的女兒送入深宮,讓她成為一個已故之人的替身。
不光如此,老謀深算的甄遠道生怕甄嬛一個人無法拉攏皇帝的心,還讓自己的私生女,也就是浣碧,一起隨著甄嬛進宮。
這樣一來,甄遠道就有了雙重保險。
而皇帝也確實如甄遠道所料想的一樣,對浣碧也起了「收集」的念頭。
記得甄嬛第一次小產的時候,皇帝為了寬慰甄嬛心中的哀痛,特地讓甄嬛母親和她的胞妹進宮來探望甄嬛。
母女兩還沒說兩句話,甄嬛母親就要起身告辭,甄嬛不明白為什麼母親剛來了就要走,甄嬛母親便說:「你父親原是不愿意讓我來的。」
甄遠道不愿意讓甄嬛母親進宮,這是因為,除了甄嬛以外,最像純元皇后的那個人,其實是甄嬛母親。
作為一個老臣,甄遠道自然見過當年的純元皇后,而當時年輕的甄嬛母親,常常被別人議論,說她容貌和純元皇后極其相似。
所以每一次甄嬛母親進宮,都要小心翼翼地避開皇帝,這讓皇帝和甄嬛開玩笑說:「朕長得那麼嚇人嗎?朕的岳母甚至不愿意見朕一面。」
不過在小說中,因為一場意外,皇帝撞見了進宮的甄嬛母親,彼時她看著甄嬛母親已經不再年輕的容顏,心中想到:「若是朕的宛宛還在,想必也同甄夫人一般吧。」
純元在盛年之時離開人世,而與她相似的甄嬛、甄玉嬈,都沒有落得一個好結局。
在故事的最后,甄嬛登上權力頂峰,可是她的身邊,再也沒有一個至情至性的果郡王愛她。
而被稱為「人生贏家」的玉嬈,雖然可以和慎貝勒相守一生,卻永遠不能懷上他的孩子。